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37.8%,出口额居全省第二,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
编者按: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出口成本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口同比增长37.8%,出口额居全省第二,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绵阳外贸出口何以实现高速增长?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我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探秘系列报道”。
今年以来,我市借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走出去”方式,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出口10.42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出口额居全省第二,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出口成本、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在实施培育外贸主体的基础上,坚持以加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出口电器检测试验室”、“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检测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让科技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效的出口认证服务,着力培育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打造出口贸易增长极。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机电产品出口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在为科技产品畅通“出路”的同时,我市积极指导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网上贸易、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积极开拓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宽企业外贸销售渠道和国际市场。目前,已与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贸关系,进出口产品涵盖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和服装纺织等20个大类、1400多个品种。上半年,我市在非洲、东盟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了183%、98%。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重点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安排专人深入长虹、九洲、普思电子等龙头外贸企业实施重点服务、跟踪服务,一方面及时传递有关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制定由商务部门牵头,海关、国税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帮助企业解决在通关、检验、外汇、退税、资金“瓶颈”等方面的难题,助推了重点企业的出口增长。上半年,长虹出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5%;九洲出口6145万美元,同比增长24%;利尔化学出口5503万美元,同比增长36%;华瑞汽车出口1002万美元,同比增长51%。(王海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