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绵阳市突出抓好工业运行监测、项目建设、园区发展、要素保障、协调服务等工作,深入实施“企业、产业、园区”三倍增计划,确保了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6.65亿元,同比增长25.39%;实现工业增加值160.16亿元,同比增长20.4%,顺利实现“开门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开门红”工作,早在年初就对工业“开门红”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出台了《关于确保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开门红”的实施意见》,从资金支持、要素保障、项目推进、市场拓展、运行监测、协调服务等方面对工业“开门红”给予全方位支持。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季度,我市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对一些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实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一季度,全市完成技改投资96.42亿元,同比增长11.8%,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竣工项目11个,总投资21.6亿元,攀长钢大型工模具钢锻材生产线等重点项目投入生产;全市新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70.4亿元,九洲集团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技改项目为实现工业“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大做强“2+4”优势产业。一季度,我市着力从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协调服务等多方面抓好“2+4”产业发展。一季度,全市“2+4”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70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8.4%。全市237户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20.6%。“2+4”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为顺利实现工业“开门红”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力做好工业发展要素保障工作。一季度,我市着力抓好元旦、春节期间企业电、气、煤、油等生产要素保障协调力度;坚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生产需求。一季度,全市工业用气1349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3%;成品油供应16.06万吨,同比增长3.48%;煤炭供应161.64万吨,同比增长23.9%;工业用电总量达85087万千瓦时,为全市工业“开门红”增添了“底气”。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