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产业互动促进经济大发展
在“两化”互动过程中,梓潼坚持县城为中心,按照产城一体、景城一体、城乡一体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将城南工业园区、县城商贸区、七曲山旅游景区三大县域经济板块融为一体,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把县城做美、园区做大、景区做精、经营做活、产业做优,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向北,总投资达6.95亿元的城北新区、南山门改扩建、景观大道及文昌文化展示中心四大工程的建成,填补了七曲山风景区与县城之间3平方公里的“空白地带”。紧邻城北新区,梓潼正依托七曲山风景区和即将开工建设、水平面达40万平方米的凤凰湖,打造景区与城市相融的自驾游基地和养生休闲基地。
向南,梓潼工业“聚宝盆”——经开区的版图成倍扩张,总投资达4900万元的魁星大桥、文昌大桥将这个新兴工业区与城市商贸区合二为一。园区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以食品、纺织、建材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保障充分,学校、医院、超市、农贸市场、人居小区等城镇化元素齐备,规划面积接近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5户,最近两年,年均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分别达到57.6亿元和1.4亿元。
向西,以阳光新城为代表的沿江人文住宅小区纷纷开工建设,不断引领这个生态小城的商业贸易和休闲文化潮流,自去年以来,新建住房面积24万平方米,城市产业蛋糕不断变大。投资达600万元的潼江河堤新、改建项目全面完工,亮化、美化、绿化和文化配套工程日益完善,投资达650万元的老南桥维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预计投资高达3636万元的九块石大桥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向东,城市的触角已延伸到青龙桥一带。梓盐等世行贷款6条道路建设项目依次开工,总投资达11770万元。目前,梓潼正努力构建“宜居梓潼”,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0.5%,县城常住人口近7万人。
下一步,梓潼县将按照“三规合一”、“多规衔接”等要求,借力工业园区化、农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成果,通过融入文化、生态、科技等时尚元素,不断丰富经济板块的内涵和品质,增强“两化”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力争全年实现GDP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3.5亿元、增加值28亿元,农业总产值32亿元,财政总收入5亿元,旅游直接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48元的奋斗目标。
高新区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大发展
高新区近年坚持“科技强区”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承担国家863、973、1035、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建立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数字视听产业园;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和绵阳科技城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国25个试点园区之一。
高新区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光学仪器、通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着力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及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整合区域内外的科技资源,依托绵阳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区博士联谊会、绵阳市电子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驿站”,推动院地科技合作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成果对接、信息交流、技术咨询和各类联谊等活动,实现企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全区建立了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2个,与国外大企业联合建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8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10个,企业每年开展的各类科技项目达2600项。
长期以来,高新区注重大力培育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评估、科技信息咨询等各项科技中介服务;主动搭建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相互依托的创新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科技部火炬计划、创新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申报。仅去年,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65项,争取经费1824万元,立项率达到54.5%。
为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创新研发,该区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地方匹配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并专款对区域内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发明人进行奖励。在2012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对通过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的30多家技术创新和名牌创优企业及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给予了表彰。政策的优势,有效鼓励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企业160多家,专利申请3256项,授权1925项。
盐亭企业荣获“四川循环经济产业化研究基地”称号
近日,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在四川弥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授予该公司为“四川循环经济产业化研究基地(盐亭)”称号。
四川弥江酒业有限公司是盐亭县首家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自2007年以来,在该县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绵阳市食品十佳诚信企业、四川省食品质量信用A级企业,2011年公司弥江牌注册商标还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为“争一流企业,创中国名牌”,在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和西科大的支持下,实施“粮、酒、料、养、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为该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公司将借助基地成立的契机,将循环经济研究理论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按照项目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实施技改扩能,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上、中、下游产业整体联动,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盐亭县将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工作方针,制定各项优惠措施,提供各项便利服务,希望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合作支持下,积极发展壮大公司,努力打造盐亭县白酒产业,为该县工业经济发展追赶跨越发展努力。
三台县忠孝乡发展肉鹅产业助农增收
三台县忠孝乡利用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鹅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养殖肉鹅20多万只,养殖户每年人平增加收入500多元。该乡通过鹅产业协会及时向养殖户通报市场信息,扩大销售渠道,保证养殖户销售畅通,增强农户对发展鹅鸭产业的信心;通过“能人抓、抓大户,抓规模”,“大户带小户、小户带群众”,做好鹅鸭产业的文章。目前,全乡年出栏500多只的养殖户达到100多户,1000只以上的达到10户。
安县成为全国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启动会上,安县成为全国第二批(5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之一。
三年来,该县分三批派出中医技术骨干45人次到辽宁进修学习,辽宁选派中医专家38人次到安县开展培训、坐诊、带徒,受训人员500余人次。组建了“治未病”中心专家组,聘请辽宁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省中医医院的专家教授,常年作为技术指导;18个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比例占总卫生技术人员的25.9%;234个村卫生站均有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为当地群众提供中医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平武县生态立县以人为本顺民心
该县按照宣传动员、集中整治、巩固成果和健全机制的步骤开展整治工作。首先,在县城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强大的宣传阵势,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真抓实干。在集中整治期间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监管与企业建立自律机制相结合、打击违规违法行为与扶优相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迅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这次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完善"三项机制",逐步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按照"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实行"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划分和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执法打假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平武县成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该县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整顿工作任务。县质监、工商、农业、畜牧、水务、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整体效能,推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分街段承担片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并纳入目标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对相关单位的考核,将考核结果报目督办。各乡镇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要发挥好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的作用,切实搞好这次专项整治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全面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