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到绵阳市场信息协会去参加绵阳《市场信息》创刊15周年座谈会。市场信息协会编辑的《绵阳信息指南》封面那张汶川大地震后,绵阳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绵阳九州体育馆前北川县灾群众举起的那幅“感恩天下”的标语分外醒目,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更让我感恩祖国的福祉、时代的恩赐,让我得以施展才能,以自己的勤奋,走出我的一片天地。
对于生于70年代初期,长在大巴山区的我来说,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让我走出了大山;是时代的恩泽,给了我笔耕的“田园”;是今日的盛世,让我高举理想的旗帜;是一颗感恩之心,激励我奋进,去报答我的恩人、报效我的祖国和事业。
我出生在革命老区通江县一个贫瘠的小山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我正在读小学,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歌颂三中全会带来农村大好形势变化的作文。小小的我,虽读不懂农民们更多的喜悦,但是我从改革开放后锅里有了大米、爸妈起早贪黑更有干劲,和他们饭后唠叨更多的是好日子等情形中,知道了改革开放的好。我以稚小的心灵感悟,从描写田间金黄的稻谷、歌颂勤劳的农民、流溢心中的喜悦,写出了一篇被作为在班上传看的范文。
家庭条件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成为可能,我看到左邻右舍的同龄人都出去打工了,初中毕业的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绪,借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带着我的写作梦想,决心到外面去闯荡。1991年,我不再留恋家的温馨和父母的慈爱,不再依眷故乡古朴的风情,18岁的我走出大山,去寻找我的归宿。
当时,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如星火燎原之势,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1年3月,我到绵阳市军地联合绢麻纺织厂当了一名落绵工人。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使我耳目一新。看到工人们团结一致、你追我赶的工作场面,看到他们弹唱欢笑的大家庭生活,倍感家庭的温暖。我深深为遇上这个时代而庆幸,为祖国的振兴而动情,遂激起我写作的热情。我用流畅的文字来歌颂工人的事迹,很快引起厂领导重视,接着我由车间调到厂办公室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的时代孕育着新生和希望,业余新闻写作更令我激情萦怀。1993年10月,我被四川省级亿元示范村的绵阳市白马工业总公司看中,白马公司虽是村办企业,离绵阳城区也远,但是那儿规模大,企业欣欣向荣,新的环境让我更有奋进的激情,我毅然到白马总公司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宣传和综合工作,那时,我成为了绵阳市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先后在多家报刊有稿件发表,并成为绵阳日报、四川农村日报通讯员。缘于此,我的事业更有了转机。我受到涪城区信用联社的器重,于1996年7月调到农村信用社从事办公室宣传工作。我非常感恩这个时代,我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开始由一个门外汉向金融行业管理者转战。我深深懂得,尽管环境优越,待遇优厚,我没敢因此而懈怠,埋头苦读,积极学习经济金融理论书籍,钻研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术语,摸索金融新闻及理论写作的途径及窍门,积极采写调研文章。1997年,我撰写的《农村信用社脱钩后的现状及思考》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刊用,并被绵阳市社科联评为年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借着这份激情,我把思维和视野放得更开,写作探索的范围更广。随着众多有价值、有份量的稿件见诸报端,我受到同仁的尊重和领导器重,不久破格被提拔为涪城区信用联社办公室主任。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我再次被选拔到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监管处锻炼。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绵阳是重灾区,为了充实省联社绵阳办事处人力,我回到绵阳绵办事处工作。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一路走来,自身的经历和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巨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更热爱我们的祖国,感恩这个时代,忠实记录我一个普通人对祖国、对时代不普通的情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