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党员干部要做到与群众“零距离”,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习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表面看是距离,实质反映的是隔阂,是对群众缺乏感情。如果不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从而也将影响党的凝聚力。因此如何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基层党员干部应该主动去思考的问题和积极去解决的问题。
联系群众需要做到“经常联系”,经常到群众中走访,经常为群众解决困难,经常为群众做有益的工作。怎样才能真切地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才能真实地看到群众吃的怎样?住的怎样?有什么困难?只有做到深入到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多开展交心谈心,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因此党员干部当好走基层的表率,经常开展群众走访活动,及时了解群众的现状和困难,为服务群众工作打下基层。
联系群众要落脚在优质的便民服务上,要通过优化便民服务中心,定点办公出高效。坚持简化程序,公开政务,各项事务审批程序、办理时限和流程实行制度上墙,方便群众了解和监督。坚持暖心服务,贴近群众,全体工作人员严以律己,热心、耐心、细心服务群众,树立良好形象,当好人民公仆。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办公,民政、社保、合医、危改、国土等业务股室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敞开窗口,接待群众。
联系群众要体现在为排忧解困上。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包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作用,在每次入户走访中,积极宣讲政策,了解群众急需,对力所能及且在许可范围之内的事办好。面对群众所思所盼,党员干部要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帮扶条件的要及时进行帮扶,条件困难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解决,逐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联系群众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主动思考如何为群众做有益的工作,比如多组织一些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多修修路,解决群众出行的问题;多为群众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就业率,增加群众的收入等等这些都是群众最期盼事情,也是党员干部应该抓好、抓实的工作,让干群“鱼水之情”更深更浓。
联系服务群众要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实现群众诉求有门。坚持主动下访、广开门路,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分门别类,逐一核查问责,限时整改。同时,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干部作风纪律、服务群众情况等方面开展督查,走访群众,听取民意,保证群众有话敢说、有话能说,所急所需得到切实解决,才能得的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文/李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