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观纪录片《白马姐妹》的感想及对平武县旅游与文化保护发展的几点建议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8-20  发稿编辑:韩春梅

 8月17日下午,我有幸观看了纪录片《白马姐妹》的首映,这部由张同道导演执导的影片,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和跨越24年的时间跨度(从1999年到2023年),深刻记录了四川省平武县厄哩寨白马藏族四姐妹——伍音早、晓小、小英美和金银早的成长历程。 片名看似平淡,但沉下心来观看,便会被其真实、深刻的内容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成长纪录,更是一幅展现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生活变迁与基层自治实践的生动画卷。通过四姐妹的个人故事,影片折射出白马藏族乃至整个民族地区的生存与发展,令人感慨万千。

一、小人物的大故事

影片以四姐妹为主线,捕捉她们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轨迹:大姐和二姐扎根家乡,投身旅游业;三姐追逐舞蹈和主持梦想,并以此谋生;四妹则走出白马十八寨,在九寨沟开启更广阔的世界。镜头下,她们在田间劳作、在学校求学、在饭店载歌载舞,每一个瞬间都饱含勇敢面对生活的韧性。导演没有刻意渲染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她们的喜怒哀乐,串联起白马十八寨从伐木狩猎到旅游接待的变迁,以及2020年泥石流灾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

影片的真实感尤为突出。它不回避生活的复杂与矛盾:村民对拍摄的物质要求、县领导指导旅游发展的场景、灾后重建的无奈与争吵,甚至国家720万受灾款分配时的尖锐讨论,都被如实记录。这些片段没有美化现实,却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和谐与冲突并存,希望与遗憾交织。正是这种不加掩饰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重量,也看到了白马十八寨在时代变迁中的韧性与生命力。

二、白马藏族的独特印记

白马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影片的另一大亮点。据《史记》记载,白马藏族早在西汉时期便以“白马最大,皆氐类也”而闻名,其藏语“biema”意为“藏兵”,头戴白色毡帽、插上锦鸡颈羽的传统服饰,寄托着对吉祥与感恩的祈愿。影片中,跳曹盖、圆圆舞等传统舞蹈,以及白帽上的锦鸡羽毛,无不展现了白马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生命力。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在现代化浪潮中得以活化与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过四姐妹的成长与寨子的发展,影片展现了文化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生。大姐二姐通过旅游业传播白马文化,三姐用舞蹈展现民族风采,四妹以更广阔视野注入新可能性。这种传承与创新,让人感受到白马藏族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影片的影响力延伸至非遗保护领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曹盖”的生动展示,它促进了公众对白马藏族文化的认知,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三、希望在泥泞中生长

《白马姐妹》最打动我的,是它传递出的治愈力量。2020年的泥石流让厄哩寨陷入困境,镜头记录了村民在泥泞中重建家园的坚持、在混乱中展现的坚强,以及在争吵中透露的希望。新房在废墟中拔地而起,嫩芽在岁月中逐渐饱满,问题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藏族乐曲中跳跃的身影,无不让人感到生命的韧性与希望的光芒。片中的一句“每个灵魂借宿在这个大地上”,仿佛让世间的喧嚣沉寂下来,带给观众内心的平静与治愈。

四、对平武县旅游与文化保护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影片中展现的文化价值与现实问题,并契合平武县“绿色赋能、文旅破圈、精品北线”战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打造“停留下来的目的地旅游”。

高速公路通车提升了平武的可达性,但也带来“过境游”的风险。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在高速出口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建立县内便捷交通网络,发展多层次住宿(民宿、营地、精品酒店)。围绕“白马文化探秘”“自然生态体验”“历史宗教朝圣”等主题,推出多元化线路。举办白马风情节、清明歌会等节庆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借助短视频、社交平台与九寨沟、黄龙形成联动,提升平武的停留吸引力。

2、深化白马文化保护与传播

加快数字化保护工作。系统记录语言、舞蹈、服饰、节庆,利用AI档案技术实现高覆盖率,推动非遗传承人培养。建设白马文化博物馆与民俗村,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与文创产品。依托《白马姐妹》,举办摄影展、纪录片巡展,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形成“影像+文化+旅游”的传播合力。

3、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多功能开发

加大避暑康养目的地建设,建设生态度假村,结合中医养生、森林浴。推出生态研学与自然教育项目,建设互动式生态科普馆。开展婚纱摄影、野外生存训练,推广低碳旅游方式,打造绿色旅游品牌。

4、宗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利用

结合报恩寺与豆叩寺,设计禅修线路与素食文化节,打造“深山故宫”品牌。通过VR/AR复原寺庙历史场景,结合藏羌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与乡村旅游联动,推动文化体验与民宿、农家乐结合。

纪录片《白马姐妹》不仅是一部影像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了平武的过去与未来。它展示了文化的韧性,同时,提醒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更要守护好这片土地与文化。未来的平武,应在“真实、独特、沉浸”上下功夫,让游客停留下来,让文化传承下去,让生态与旅游共生共荣。(作者:梁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