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纪委机关报刊文,痛批不作为不担当的“官混子”,提出要揭穿“官混子”的伪装,让他们“挨板子”。(《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18日《想做“官混子”? 当心“挨板子”》)
深入治理“为官不为”,必须强化干部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增强制度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执行力,要在“能用 ”和“管用”上下功夫,制度要力求具体化、刚性化和系统化。
首先要强化干部教育,提升干部担当意识。要强化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意识,让党员干部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让“想干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
要强化干部管理,提升干部监督的实效。通过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将干部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各个方面纳入考核重点。并通过强化日常监督,督促党员干部主动作为。
要逗硬奖惩,对担当尽责,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要在干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上优先考虑;要完善选拔机制。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应该做出相应的完善,对过去的政绩考核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群众满意度”列为党员干部考核的硬指标凸显出来。此外,必要的防错容错机制应该建立起来,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应该给予党员干部在改革中试错的机会,以此来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起“保护伞”,解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文/冯琉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