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引人注目。一边是共享经济引发各路资本竞相追逐,不断有追赶“风口”的企业纷纷加入,另一边则因部分企业退市和相伴生的社会管理问题引发争议。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意味着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发展从此有了规范和准绳。
“风口”上的共享经济将如何深度影响中国社会?共享经济究竟能够走多远?共享经济应如何与社会管理互动?时至年中,记者深入多地调研,探寻行业规律和未来走向。
共享生活让日子换个过法
这是一个在中国许多地方成为现实的“共享24小时”——早上,用手机在“滴滴”叫了一辆拼车,来到共享办公空间(Wework)里的公司上班;中午,吃着美团外卖送来的午餐,顺便在闲鱼网上卖掉了闲置的物品;下午,在众包平台上为公司寻找新订单;晚上,换上“衣23”上租来的礼服去邻市吃饭。来不及回来,就住在爱彼迎(Airbnb)上预订的当地民宿里,睡前还能在“知乎”和“喜马拉雅”上付费听一场讲座、换一点知识……
从共享单车、汽车,到共享充电宝、雨伞、篮球、洗衣机,从分享住宿到办公空间,到分享知识、技能、劳务……上世纪70年代 发端于美国的“分享经济”,正在中国土壤上迅速生长,并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变。
市场交易额约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参与活动人数超过6亿人次,提供服务者约6000万人——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2016年全年数据,勾勒出中国共享经济的三个关键词:市场规模万亿级、融资千亿级、参与人数亿级。
共享制造让企业换个玩法
借助互联网平台共享闲置设备,共享生产线空闲档期,共享人才和服务……兴起于大众消费和服务领域的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制造领域。
远在澳洲的企业通过手机,就能向云端的i5智能机床下达生产指令,按照加工零部件的数量或时间,给在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机床付费。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企业购买的不是“机床”,而是“机床加工能力”。
“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共享经济的主战场。”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设备,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实现转型。
共享信任让治理换个思路
小猪短租CEO陈驰至今仍记得,2012年创业的第一单是出租同事的一个沙发。
“分享住宿空间起步之初最大的挑战是,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陈驰说。
交易双方实名制、引入芝麻信用等第三方征信平台……这是以科技为先导、随观念变化而产生的新的信任。
陈驰说,5年来的探索,正逐步消解因信息不足对陌生人抱有的戒备。目前,平台已覆盖国内25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8万套房源、500万活跃用户。
有创新,就会有挑战。以共享单车为例,伴随行业发展出现的安全、环境、押金、乱停乱放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7月5日,上海出台全国首个分享自行车团体标准;7月10日,杭州市城管委就无序投放、违规停放等问题约谈9家共享单车企业……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反映出中国社会治理改革正在破障前行。
共享未来在下一个“风口”起飞
根据腾讯研究院《2016-2017分享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目前出行行业有15家企业关闭,主要为网约车、拼车企业;私厨平台因食品安全等问题,关闭的企业数量占比也较大;截至2017年3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P2P网贷平台数量为3607家,占比高达61.3%。
“共享经济”是“风口”已过还是风头正劲?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共享经济毫无疑问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会占到GDP的10%;2025年预计达到20%。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共享的空间。”展望下一个“风口”,教育、医疗、知识、物流、技能等众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共享空间。 (据新华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