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看清百姓心中账本更能务实惠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10-16  发稿编辑:韩春梅

 

开栏的话:“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五年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高端化步伐加快、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国土发展空间继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为“十三五”奠定了扎实基础。(10月12日新华社)的确,“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也让民生这块蛋糕不断做大,这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普遍群众的基本前提。

其实对于五年来党和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及机制建设上的努力,群众心中自有一本清楚明晰的账本。收入越来越多、住房越来越宽、就医负担越来越轻......百姓心中的账本清晰的记录着民生的改善。

然而对于执政者来说,百姓心中的这本民生账,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和全面深刻的解读,或许看清百姓心中账本更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民情、体味民生、感知民声,才能最真实的了解到民生之艰、民生所需。有人说,要了解民生改善成绩,就看政府对民生的投入、出台了哪些民生政策。这固然没错,因为这的确是一个窗口,但这未必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切实的民生改善状况。只有从百姓的直观感受中才能获知民生改善的程度、惠民政策的温度。

看清百姓心中账本,一看“钱袋子”。增加群众收入,这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如何才能增加群众收入?靠各种社会基本保障是不行的,要靠政策帮扶、智力帮扶、资金帮扶、创业帮扶。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让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其实是最有效的民生投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各种惠农政策实施、资农补贴到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化、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社,基层群众正在走一条光明的致富之路。

看清百姓心中账本,二看“安居”工程。城市棚户区作为城市贫困群体的标志,也是城市的一块伤疤。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外出调研视察中深入棚户区看望老乡,让人印象深刻,更让无数国人感动不已。其实不只是城市棚户区,很多农村群众的住房也是惨不忍睹的,不说脏乱差,也多是安全系数低、质量堪忧、不保暖不防寒的。让群众乐有所居、安有所住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过去五年,国家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成千上万群众住上了新居,既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又刺激了消费、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看清百姓心中账本,三看社保“兜底”。怕生病、怕看病、养老难、上学难、就业难,缺乏基本社会保障让不少困难群众有病不敢治、有学不能上、到了六七十还能下地干活。过去五年,国家加大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农合,在更大范围试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真正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民生建立起“兜底”保障的安全线。

    (  作者: 伍文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