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早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而且关注度极高。
近些年,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魔力下,中国的“名校”纷纷强势扩军,追求生意似的“做大做强”,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校却越来越弱势,并加速消亡。
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短缺,现有的考核录取具有极强的选拔功能。而招考还是 “分数为王”,应试教育的根基依然牢固。在这样的背景下,“减负”都是假把式、空口号。
说实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现阶段中国的教育现状充满困惑!现在居高不下的高考弃考率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国外就读的现象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一种说法:高考体现着公平竞争不能取消,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的高考就真的公平吗?有着“高考工厂”之称的众多超级中学的出现,就是目前畸形教育下的“蛋”,而且下在国家倡导教育均衡化的“大窝”里。更可悲的是,大多数学生大学毕业后对学习却充满仇恨,甚至深恶痛绝!
分数真的那么重要?据说高考成绩发布时段是学生自杀的高峰期,这是谁的悲哀!学校教育,到底该培养学生什么?一线教师及学生身心疲惫,全力“迎考”,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么?
曾有学者指出中国只有一个教育部的大学。我们的学校教育是迎合现实过了头?还是与时代脱了节?教育的功利色彩能否降低?
“名校”的背后其实掩盖着巨大的教育利益链,富裕了哪些阶层?各校重金购买“潜在状元”,花样翻新的炒作层出不穷,如演戏一样充满物欲的喧嚣。血腥味浓的生源争夺“混战”何时休?……学校与商场何异?能指望这样的学校办好教育么?
教育应该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力以及促进人的完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考核为什么一定要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优劣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让人深省!但到今天为止,依然看不到改变的任何迹象……
(张维恩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