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构建城乡一体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服务内容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3-25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属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932个行政村,10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7.56万,总户数48.63万户。是四川省唯一的“广播影视示范县”和“数字电视示范县”。去年以来,三台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四川省广电局、绵阳市文广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按照四川省广播影视示范县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力推进广播影视工作。三台县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经验通过新华总社《高管信息》、新华社四川分社《政要参考》,全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论坛,广电总局《决策参考》、《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省广电局《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杂志在全国、全省推广。2012年,三台县被评为“全国广播影视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创建广播影视示范县先进集体”。广播影视工作获绵阳市文广局综合考核“特等奖”。

一、健全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

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投入,建成城乡一体、传输快捷、覆盖广泛有效、与群众要求相符的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四位一体”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广播“村村响”、 电视“户户通”、电影“月月看”、网络“处处用”的目标,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建立无线有线双重覆盖的广播服务体系

对无线发射台和932个行政村有线广播进行维修改造,实现无线广播信号覆盖三台全境,有线广播“村村响”。全县架设广播馈送线6524公里。安置高音喇叭17432只。县城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县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无线与有线广播系统同时进行信息发布与指挥调度。投入100多万元完成永明镇万家坎村等新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升级改造。

(二)建立能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电影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及部门监管职能职责,全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全县有农村电影放映队3支。年放映电影1.23万场,观影人次135.3万。投入6705万元,在全县建成23个电影院,可同时容纳万余人在院内观看电影。每村开辟了固定电影放映点。

(三)建立全域双向可控的数字电视服务体系

累计投入5469万元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0.8万户,其中已完成30.3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最多可看节目167套,其中包括17套高清节目,两套3D电影节目。目前已开通电视上网、家庭安防等新兴业务,实现了由“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四)建立全功能全业态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利用广电网络资源,先后建成13个专用网,长期在网宽带个人用户7665户。投入4万多元对三台新闻网进行升级改造。县新闻网成为全县最大网站,月点击率15万余次。

二、强化喉舌功能,追求作用最大化

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服务至上,质量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喉舌作用。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实施精品战略,自办节目创优提质,追求服务优质化。

(一)严格安全监管,确保正确导向

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安全播出放在第一位。建立安全播出三大保障体系,实现“零事故,零中断,零插播”的安全播出目标。一是先后投入30余万元安装了防非设备与屏蔽网,构建起能够应对非法攻击、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二是建立“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广播影视监管体系。三是建立具有“集中监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特点的安全播出防卫体系。严格执行广播电视节目“三审制”,严格做好节目购进、审查把关、编排及自办节目的审看、审听工作, 确保节目源安全。严格落实安全播出值守及监管工作。做到了每个频道都有专人监看,每个机房都有双人双岗值班,每条线路、每个光节点、每个放大器都有人巡护。联合各部门严厉打击私自安装“小天锅”行为,确保传输过程安全。加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经常性对县内的互联网网站进行检查,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

(二)丰富节目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根据群众需求合理开办栏目,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广播电视制作播出能力增强,节目生产和播出量在县级台中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年制作广播电视节目600多小时,年播出广播电视节目4000多小时。2012年,三台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共编发各类稿件15357条,编辑制作各类栏目、专题、专栏、现场录播节目共989期。县电视台开设《三台新闻》、《民生播报》等7个栏目,内容以群众为主角,对群众关注的当地热点进行解读。坚持当天新闻当天播出,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县广播电台开办的《对农村广播》等8个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供大量时政、科技致富、娱乐等方面信息,提升了广播媒体的影响力。三台新闻网开设各类一级栏目20余个,年上载各类信息3万余条。

(三)实施精品战略,提高节目质量

实施精品战略,广播电视内容质量明显提高。加强节目监管,坚持局台长对节目的审查把关。净化视听环境,有效遏制节目过度娱乐化,雷同化和低俗化倾向。对电视广告全方位整治。30余家广告客户的广告节目内容经过整改后,重新制作播出。促进节目创先争优,对优秀节目进行评优奖励。2012年,电视片《后方城纪》荣获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节目奖。《留守家园的人们》、《建设绵阳交通次枢纽 打造三台发展大动脉》等6件作品荣获省政府、市政府奖。

(四)注重对外宣传,展示三台形象

按照“攻大台、上重头、有影响”的工作思路,创新宣传内容,提高对外宣传质量和水平。2012年,在绵阳电视台和绵阳电台上稿588条,在省广播电视台上稿52条,在中央电视台上稿8条。实现“市台天天有,省台周周有,中央台季季有”的目标。今年,县广播电视台上送的新闻节目已被中央电视台采用21条。

三、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运维长效化

为促进全县广播影视业可持续发展,三台县不断探索尝试并建立健全了管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目标考评机制。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县委、县政府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群众至上的发展理念,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成立广播影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广播影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把广播影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规划。连续10年出台落实支持广播影视发展的政策文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头深入乡镇、村组调研广播影视工作。县人大、县政协每年组织2至3次专题视察。推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垂直管理体系和局、台业务分开、一元管理的体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高度整合与高效运作。

(二)建立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

确立公共财政投入的主导地位。从2012年起,县财政根据财力情况每年安排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并随县域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向银行贷款、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实现投入供给多元化。广电行业自身积极发展新业务,拓展融资渠道,发展壮大产业,加大经营利润投入比例用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建立层层落实的考评机制

县委、县政府将建、养、用三结合的广播影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依据。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逐步建立起广播影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台县广播影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投入还需加大力度。8000多个自然村广播运行维护,23个电影院运行管理,高山台站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建设,县广播电视台、网站设备设施更新等资金总缺口5000万元以上。二是管理机制还需完善。省广电网络公司整合,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与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后,在人事和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人才引进机制瓶颈难以突破,特殊岗位专业人才引进政策还未很好落实,难以选拔到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四是广播影视节目质量还需提高,缺少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三台文广局将认真思考,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数字电视示范县活动。高起点、高标准、快速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建设。完成2013年绵阳市十项民生工程中下达三台县6500户地面数字电视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全域双重无缝覆盖。积极探索农村电影院综合经营模式。开辟农村广播广告市场,以产业反哺事业,以产业的经营性提升事业的公益性。二是进一步理顺体制,形成合力。明确镇乡综合文化站与镇乡广电站工作整合后县、镇乡的职能职责,优化运行机制,发挥整合效益。三是进一步培育壮大队伍。多种途径引进专业人才、优秀人才、特殊人才。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多种方式用好人才。多种措施留住人才。四是全面改进新闻报道。改变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推进广播电视台栏目、节目优化工作。培育品牌栏目,制作优秀节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