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关于建设“三优一满意”法治游仙的几点思考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3-24  发稿编辑:景秀丽

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游仙区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出发,围绕“构建五同一体化普法大格局,创建三优一满意省级法治区”目标,扎实开展省级法治区创建活动,全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人文、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增速位列全市第三。现提出《关于建设“三优一满意”法治游仙的几点思考》,供参考。

一、主要做法

(一)以“四个立足”明确创建目标

立足于高起点。把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省级法治城市(法治区)、市级法治区和创建法治政府的目标达到同体、时间达到同步。立足于高规格。立足于高标准。立足于高成效。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全面建成优良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法律服务、优秀的法治文化以及人民最满意的法治政府。

(二)以“三个坚持”明晰创建路径

1、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基层民主和基础建设,推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街子乡王猛村经验,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全区230个村、47个社区普遍制订村规民约。公开招聘186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偏远乡村和经济欠发达乡村任职。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等方式,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全区主要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达100%。建成基层综治工作站、平安巡防大队、平安巡防中队576个,破获刑事案件2494起,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完成105项民生工程建设,城镇新增就业4678人,失地无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64人;资助贫困学生9883人1225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150元;6874名被征地人员开始领取养老金;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家庭1862户;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补偿95万人次8200万元。2011年至2012年,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及其他社会事项6.4万件,按时办结率100%、承诺件办理提速45%、群众评价满意率96%。建立公证便民服务点、乡镇级法律援助工作站49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84件,接受群众咨询近4400人次。

3、坚持以督促效。落实区级领导每天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引入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机制,在24个乡镇(街道)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矛盾纠纷3800件,成功率达95.8%。

(三)以“两个打造”创新创建举措

1、打造“八个一”全新精品普法工程。即:一个法治宣传网站(游仙司法行政网)、一座法治宣讲论坛(富乐大讲堂)、一个法律资讯传播平台(游仙政法手机报普法短信平台)、一个法制主题广场(游仙区法治文化广场)、一份普法周刊(《游仙司法行政》)、一批法制文艺作品(法制书画、小品、征文等)、一套普法宣传读物(手册、读本、法治创建特刊等)、一群普法公益宣传阵地(法律图书角、法治大喇叭等),在常态普法工作中导入法治文化。

2、打造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景观。通过富乐大讲堂、会前讲纪说法、政法手机报、“法律六进”活动、创建“农家法律书屋”等方式,形成大普法格局。在芙蓉汉城三期广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每月4日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二、主要成效

在创建中,我区确立了“三优一满意”的创建目标:即争创优良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法律服务、优秀的法治文化,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构建了“五同一体化”的普法格局,即按照目标同体、路径同向、时间同步、考评同类、成果同享的“五同”标准,努力形成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省级法治城市(法治区),市级法治城市(法治区)和创建法治政府“一体化”的普法大格局。明确了“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普治并举、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五个一”的综合体系:即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组织实施体系,一套科学的法治规划体系,一个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一系列法治创建活动体系,一张广泛的法制宣传网络体系;总结了“六个必须”的实践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1、区域、部门之间法治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之部门之间职能各异,造成了法治创建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显现。

2、法治创建工作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只是搭好了法治创建工作的框架,指明了创建的方向。但对各个部门的法治创建内容还没有根据其部门职能特点制定出比较具体、详实的评价和考核指标。

3、群众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法治创建工作现在还停留在强调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执法单位公正执法阶段,对群众依法办事提到的较少,对怎样引导群众依法办事研究的还不够,群众参与法治创建的热情还不高。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以“五个到位”缩短法治化水平差异

领导重视到位。机构设置到位。部门配合到位。经费落实到位。宣传造势到位。

二是分“五个层次”完善法治创建指标体系

深入调研。会同有关法学专家对全区的几十个党政部门、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社区、行政村、学校、医院、企业、社团等进行了调查走访、座谈,获得第一手资料。

把握好两个原则。制定出的法治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内容必须全面,要涉及到各行各业,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可操作性要强,法治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要做到实在化、具体化、现实化,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要将一些抽象的要领和名词进行准确的解释和描述。

分类促进。要根据不同的法治创建任务和责任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组织机构体系职能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法治重点进行分类;根据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进行分类等,把法治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充实。

适时修订。要准确把握上级部门工作要求,认真对照,及时补充和完善。并根据每个部门每个时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的不同,及时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合理配置。

注重成果运用。要不断总结、提炼法治创建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并把它运用到不断完善法治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中,使法治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更具普遍适用性、可持续发展性。

三是抓“五个坚持”提高群众参与度

坚持贴近群众。要继续强化区、乡镇(街道办)两级“六五”普法讲师团、普法骨干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到学校、机关、单位、企业、乡村、社区等,开展法制课堂、法制讲座、法制赶集等活动;要组织法制文艺宣传队,深入镇乡、街道,巡回演出法治文艺节目,通过快板、小品、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法治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贴近基层。建立起由乡镇(街道)-单位-学校-企业-社区组成的特别法治风景线,增强法治文化氛围,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向广大群众展现法治创建活动成果。

坚持贴近实际。充分运用网站、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微普法形式,提高法治创建的关注度,提升法治创建的知晓率。

坚持注重实效。要充分利用“公正司法为人民”集中宣传活动、“科技四下乡”、“3.8”妇女维权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内容,把宣传十八大报告作为重中之重, 着力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不断激发群众学法兴趣,加深对法创工作的理解,增强法治价值认同,提高法治创建功效。

坚持特色宣传。要把握宣传的时代性和灵活性,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普法夜市”、“普法四季行”、“征求普法建议”等活动,针对某一时段、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进行适时宣传,传递正能量。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