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以社区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28  发稿编辑:景秀丽

核心提示
涪城地处我市主城区,现有城市社区46个,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针对这一区情,近年来,该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突出抓认识、抓内涵、抓机制、抓投入,走出了一条以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

 

以提高社区建设的认识为先导,找准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把社区建设好、管理好,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该区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建设,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向专家学者“借智”,赴广东、浙江等地“取经”,将社区建设纳入常委会常年议事范畴,相继出台了《加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和系列政策,对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转化和落实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具体项目中,确保社区建设“三优先”,即工作机构人员优先解决、管理服务设施优先配备、经费项目优先安排,有力保障了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丰富社区工作的内涵为抓手,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该区坚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各种工作力量集中到社区,把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到社区,使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集合点和有效抓手。一是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型社区。全区社区全部建成了融低保救助、劳动就业、解困帮扶、平安创建等为一体的“综治工作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进一扇门、上一个网、办所有事”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引进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综合服务的方式,形成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提供自主互助服务、市场提供便民商业服务的新格局。二是丰富内涵,打造“星级社区”。牢固树立“合力+活力”的社区工作理念,通过“星级社区”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此带动全区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创新方法,打造和谐型社区。大力实施掌控社情民意“零遗漏”、全面服务“零缺失”、化解矛盾“零激化”、帮扶救助“零空白”、齐抓共管“零盲区”的“五零工作法”,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引入流动人口管理“四延续”,实行特殊人群“三化管控”。

以加强社区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着力建设大联系工作机制。结合全市“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该区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重点社区,区级部门对口帮扶社区,机关干部在社区挂职工作,机关干部每人联系2户社区困难群众。二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社区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把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工程,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支撑点,以党员管理为着力点,以共驻共建为切入点,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在社区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星级评定、党员先锋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了易德顺、谭春蓉等一批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三是大力构建“三委五权四议两晒一单”工作机制,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充分发动广大居民自发参与社区建设,参加社区自治活动,推动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以财政投入为主体,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城市社区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一是着力解决“有地方办事”的问题。该区采取独立修建、直接出资购买、区财政补贴、共建单位集资等多种模式,多管齐下解决困扰多年的社区办公场所问题。二是着力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鉴于社区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我区从2010年起将社区专职干部职数从3名增加到5—6名,并增配了100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三是着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区财政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解决社区阵地建设、办公设施及社区工作经费等,并逐步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