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市总在清晨就活跃起来,我穿过人群,手上拿着的贷款宣传资料被风吹得哗啦响——这是基层客户经理营销贷款的日常,不是在办公室里敲键盘,而在菜摊旁、猪圈边、果园里,把金融政策揉进家长里短。
营销的窍门,就在于“听懂话外音”。王大姐在镇上开杂货铺,闲聊时总念叨“货进少了不够卖,进多了压本钱”,这是在说流动资金的缺口;李大哥对着果园叹气“想换新品种,就是手头紧”,话里藏着对升级的渴望。我们从不急着递传单,先帮他们算笔“明白账”:“换品种后亩产多三百斤,除去利息,一年能多赚这些......”边说边在烟盒背面划算数,数字要看得见、摸得着,比任何营销术语都管用。
发放的过程,得跟着生活的节奏走。春耕前要赶在播种前把贷款送到农户手里,不然误了农时;商户年底囤货,贷款就得在腊月前到账,让他们能踏实备年货。有次为给深山里的养羊户放款,我们拿着资料爬了一个小时山路,在羊圈旁的石板上签字。大爷摸着老旧的银行卡,指缝里还沾着羊粪:“这钱来得比春雨还及时。”
其实贷款营销就是把自己变成“懂行的熟人”。知道张叔的猪场每月要进多少饲料,清楚刘姐的服装店换季要压多少货,记得谁的贷款快到期了,提前去问问资金周转得顺不顺。当卖水果的阿姨见你就喊“小徐,我想再贷点款进水果”;当种枇杷的大哥非要塞几颗刚熟的果子“尝尝用你们贷款结的果”,就懂了:贷款业务是帮大家伙把日子过得更舒展些。
这些年放出去的贷款,像撒在田里的种子,有的长成了新厂房,有的变成了挂满枝头的果子,有的让小店面扩成了两层楼。作为基层客户经理做的就是弯下腰,把金融的养分,悄悄埋进生活最需要的地方。
(北川农商银行 徐伟程)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