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国惟一科技城。
王蒙,中国当代文学大师。
2014年5月1日,中国“科技城”握手中国“当代文学大师”!
是日,坐落中国科技城的川音绵阳艺术学院校园内,以中国当代文学大师名字命名的“王蒙文学艺术馆”落成开馆,笑迎海内外文人墨客、专家学者和热爱文学艺术的宾朋。
至此,一座文化丰碑高高矗立中国科技城!
如果说坐落绵阳城东的“科技馆”,是中国科技城的科技标志,矗立城南的“王蒙文学艺术馆”,则是中国科技城的文化标志!
“创作不断的王蒙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
绵阳,素有“历史文化名城”美誉。
这里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丝绸之母嫘祖、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
李白文化、文昌文化、三国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绵阳人李才生谱曲的藏族歌曲《逛新城》,杨玉笙创作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嗦》,曾一度风靡全国,久唱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文人辈出,以克非、吴因易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不断涌现。《华清池》、《大禹魂》、《唐明皇》、《大北川》等戏剧作品唱响国内舞台……
本世纪初,在孕育过李白、欧阳修的这块热土上,有两位看似不相干者因各自心中的梦想,联手完成一桩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非同寻常之事——建成“王蒙文学艺术馆”。
两位一是王蒙,一是龚珍旭。
彼时,前者早已声名显赫,后者还不见经传。
自19岁开始文学创作即崭露头角的王蒙,新时期复出后引领文坛20余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以至言说中国当代文学不可不说王蒙。
王蒙以小说名世,并广泛涉笔散文、杂感、文化批评、古典文学研究等领域,创作各类题材文学作品达1700多万字。
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者,王蒙;指出中国当代作家非学者化者,王蒙;在文化业界内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者,王蒙;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还是王蒙。
王蒙,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诚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王蒙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的体量是无以伦比的。”
2013年10月,已80高寿的王蒙推出新书《王蒙八十自述》。在被称为“王蒙创作的一个新的标尺”、“文气沛然、境界高远”、“让人感动而又沉思”的美文《明年我将衰老》中,王蒙写道:“明年我将衰老,而在尚未特别衰老之际,我要说的是生活万岁,青春万岁,爱情万岁。”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以敬重钦佩之心称王蒙为中国文坛“高龄少男”。
人生很精彩,最重要的是怎样面对。王蒙此生几经沉浮胜败始终。无论官至文化部长,还是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选择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活得随性而真诚。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赞叹:“一直创作不断的王蒙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作家,王蒙耕耘不断的同时,思考着如何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如何让当代文化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为此,他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课堂教学、论坛讲学,为的就是传播文化,发现和培养人才。
在为文学传承奔波的路上,王蒙与一人相遇,此人便是龚珍旭。
龚珍旭,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董事长。自幼喜爱文学。曾供职媒体,后又从商,总未离开文化之道。事业颇顺。但是,在他心里深藏的梦想却是办教育。他想在家乡办一所大学。他的经历告诉他,文化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振兴发展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
有志者事成!经过艰苦努力,八方相助,2001年,由他的集团公司投资的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宣告成立。
2005年学院筹建学术委员会,学院董事会上众人不谋而合,决定邀请《青春万岁》的作者王蒙先生出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于是,初涉文化艺术教育领域43岁的龚珍旭与文学创作硕果累累71岁的文学大师王蒙在北京谋面。共有梦想,一见如故。就此,成为朋友,更是成为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共同奋斗的战友。
2009年,王蒙在文学学术论坛上发表题为《文学,让一个民族更富创造力》的演讲中大声疾呼“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怎么可能有创造?”“一个缺少文学细胞的群体,一个缺少阅读的群体,往往也缺少创造能力……”
同在此年,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龚珍旭,在组织参与抢救羌族文化的那些日夜,心里总构想着一件事:要在校园内建一座文学艺术馆!
如同王蒙视传承中国文学为己任一样,龚珍旭将保存、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艺术的使命也视为己任。
二者灵感再次相撞,火花四溅。
于是,董事会上龚珍旭提议,学院所建文学艺术馆以王蒙先生名字命名。
建立文学艺术馆的提议,与腾飞之势发展的绵阳文化事业合拍。市上对王蒙文学艺术馆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艺术馆从立项、报批、到规划,一路绿灯。
2011年4月10日,天蓝云白,风和日丽。在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王蒙文学艺术馆在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校园内隆重奠基。
这是一个标志,也是一种承诺。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勇敢担当起为繁荣西部文化事业、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使命!
“艺术院校应该对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有所助益”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董事长龚珍旭
2014年,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踏入具有里程碑意义之年。
2014年2月28日,上海传来消息,经教育部专家实地考察,“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转设为“四川文学艺术学院”的论证报告,在全国近百名高评委参加的投票中高票通过。
2014年3月28日,在绵阳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的文明城市建设推进会上,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获得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龚珍旭登台领牌。
喜讯连连,学院师生闻之奔走相告。
这是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千名教职员工励志奋斗13年的最好回报!
2001年9月,川音绵阳艺术学院首届开课,仅设音乐、舞蹈2专业,共4班,总共录取学生161名。
13年过去,川音绵阳艺术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已获得跨省招考权、并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与西南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联合设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开设25个本科专业,以艺术学科为主,涵盖文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在校学生近9000名。
13年过去,学院的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和业界认可,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艺术院校”,“全国十大品牌独立院校”等荣誉。学院声名鹊起,每年招生季,学生填报者众多,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13年过去,当年名不见经传的董事长龚珍旭,先后荣获建国60周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校长”、“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最受欢迎校长”等称号,成为业界知名人士。
这13年,学院秉承“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理念,响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创新探索“大课堂、大舞台”和“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7600余名各类艺术人才。“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她燃烧”的学院精神,深深震撼着怀揣梦想跨进校门年轻学子们的心灵。学院先后建立了16个“名师工作室”、96个校内实训场所,与长虹集团、三星堆博物馆、北京5DS动画公司、澳门动漫游戏商会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和70余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学生们的梦想在这里得以成真。
学院由小到大,由弱至强。龚珍旭开始思考更核心的问题。他告诉专访他的中国艺术报记者:“办大学是培养人的,培养的人才能走多远?他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当这两个问题撞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想,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应该对整个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有所助益……”
此时,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惟一科技城的绵阳,汶川特大地震后,完成灾后文化重建项目1343个。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绵阳建设成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在《决定》中,川音绵阳艺术学院,成为绵阳市实施科技带动文化战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具有绵阳国家科技城特色、文化元素突出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所依托的骨干高校之一。
因此,当“王蒙文学艺术馆”作为科技城的文化标志,作为一种当代文学的精神引领在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的校园内站立起来之时,更加激发了学院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艺术大学拥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一定要在绵阳的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以王蒙文学思想和优秀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化精髓,在王蒙文学艺术馆得以集聚和放大,对绵阳及中国西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引领性意义。”龚珍旭如是说。
学院把“有所助益”放在为地方文化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之上,放在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之上。学校的课堂内容与人才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教与学、学与产、产与创业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良性循环链条。
交响乐团、歌舞团、辣妹子合唱团、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等一批大型专业教学实践实训团队成立,组织学子们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艺术的展览、演出、比赛,获得各种奖项2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50余项。
学子们登上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舞台,走进了李白国际旅游文化节,近5年参加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80余场次。学院在绵州大剧院连续举办“周末音乐会”120余场,听众过6万人次。
踏出国门,与国外艺术名校交流。学院先后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法国阿尔让特伊艺术学院,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艺苑艺术大学,俄罗斯赫尔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人文教育学院等开展合作办学;与欧洲文化艺术联盟、国际设计师协会等高端艺术协会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彼时,“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王蒙,自踏进学院大门,用心“手扶”学院朝前走,脚踩西部蕴藏丰厚文化的热土,关切西部文化事业之心之情再不能放下。
王蒙指导学院加大文学艺术研究,特别是非遗理论研究成绩斐然。学院成功编撰《汉羌词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通识课程等书籍,在文化学科体系中初步形成非遗理论课课程体系,奠定了学院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之一的基础,受到广泛赞誉。
王蒙的人格魅力,博广学识、撼动世界的著作,赢得师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热爱。师生们对文学的痴迷,对文化的崇敬,对王蒙作品的热爱,让王蒙深受感动。王蒙登台亲自为学生授课。提笔“寄语”入学新生,更是字字情深意重:
“学习艺术,改善精神生活……”
“学有所成,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建设的生力军……”
一个个优秀学子成熟、成长、成才。
学生张明旭获得2013年全军文艺演出一等奖、陈翔获得2010年“快乐男声”全国第五名、孟洋等创作并演出的微电影《类似鱼》入围“最美中国”摄影和微电影大赛……
2011年,苏东峰独立创作电影剧本《伴我同行》由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投资拍摄;2012年,庄晨欣主演的微电影《圭峰塔之恋》强力走红、展茂平在徐克导演的电影《狄仁杰前传》中成功饰演四师弟角色……
中国原生态民歌展演金奖、第三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太阳神鸟”金奖等多项奖高挂学院额头;羌族学生艺兮登上“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榜……
2014年3月,学院与国家级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共建“文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学院提供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两幢大楼作为“产业示范园”的核心基地。开发区管委会和学院分别出台系列优惠激励扶持政策。消息传开,报名者众。短时间内一批“微型文化科技企业”通过论证可以入园。教师、学生成为领办者……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
青春活力四溢的学子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所获得的成功证明:西部文化事业发展后继有人,振兴民族文化后继有人。
龚珍旭建造文学馆的动机和目的在此!
王蒙首肯以他的名字命名文学馆亦在此!
“展示文学经典、探寻当代文化艺术精髓的大殿堂”
——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王安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小说《青春万岁》,曾经点燃一代人的激情。
2013年,正是王蒙1953年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60周年。是年9月27日,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等协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
人民网报道称:“这也是该馆首次为在世作家举办展览。”贾庆林、吴官正、胡启立、刘奇葆、马凯等领导前来参观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刘奇葆说:“王蒙同志是大作家,我们国家需要一批像王蒙同志这样的新时代大家。”他祝愿王蒙同志的文学创作之树常青。
王蒙文学艺术馆首任馆长王安,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王安作为秘书曾跟随王蒙多年。他说:“王蒙先生从19岁以小说《青春万岁》踏入文坛,60年过去,依旧笔耕不辍,王蒙用他的文学路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不老’”。
清华美术学院教授、平面设计大师陈汉民先生亲自为王蒙文学艺术馆设计馆徽。馆徽的要素为一本翻开的书、一支笔,上面刻有W、M字母,分别为王蒙名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体现王蒙文学创作之意。
著名学者、书法家黄苗子先生,抱病在一张拼接的宣纸上题写下馆额:
不久,先生辞世,馆额成为绝唱。
王蒙在家乡沧州有一座王蒙文学院;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有一所王蒙文学研究所;在新疆伊犁有一个王蒙书屋。如今,位于绵阳的王蒙文学艺术馆,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居国内当代作家馆之首。
艺术馆地上5层地下2层。地上1至4层,按美术博物馆的要求设计为现代化展厅,每层展厅面积900平方米,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
其中1至3层为临时展厅,接待国内外高水平的美术展览和活动。第4层为王蒙先生的陈列厅。500平方米的数字阅览室和图书室设在第5层。阅览室有王蒙先生作品专架和藏书专架。艺术馆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将国家图书馆的数字端口接入馆内数字阅览室,实现与国家图书馆资源共享。此为地方艺术馆首创。
艺术馆拥有400平方米、国家级珍品标准设计装修的藏品库房。另有100平方米的影像室,设有专家、学者工作室,供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创作。
在王蒙文学艺术馆开馆之际,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美术理论家范迪安先生策划的《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藏品展》,进馆开展,首开国家级美术藏品在绵阳展出之先河。《青春万岁》分为3部分,分设在1至2层展厅。第一部分“激昂的青春”;第二部分“多思的青春”;第三部分“青春的狂想曲”。所选作品是从一个侧面对新中国以来中国艺术中“青春”处境与性格的一次梳理,展现20世纪中国青年的整体风貌,从而鼓舞新一代不负青春。
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来绵阳展览,在绵阳历史上是第一次。此次有115件藏品,将来会有更多的类似艺术经典作品被请进艺术馆,这正是王蒙文学艺术馆的一大亮点。
王蒙的《青山未老——王蒙的文学与人生》专题陈列展设在第4层。陈列展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童年、“少共”、“青春万岁”、“夜的眼”、文学创作的“井喷”、在文化部做事、评“红”谈“李”写“季节”、作赋穷经等,概括了王蒙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有悠悠寸草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漫游这个世界、“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春催桃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限风光在语言、青春永驻等,从不同生活侧面展示王蒙的思想、情怀、爱好和境界;第三部分包括马特洛索夫夏令营、虚掩的土屋小院、书房等生活场景,通过实景的方式反映王蒙人生经历中的重要时段。
《青山未老》陈列展,通过展示王蒙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人的命运不能选择,活法可以选择。王蒙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但阳光底色始终如一,直到八十高龄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力,令人敬重,敬佩。《青春万岁》主题展,与之相呼应,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众多艺术精品中选择出新中国以来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反映20世纪中国巨大变革中“青春”的印记,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格局下“青春”的抉择与奋斗。也是向“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时代青年”王蒙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学是美术最好的解说,而美术是文学最恰当的插图。
“王蒙文学艺术馆,是一座展示文学经典探寻当代文化艺术精髓的大殿堂,通过收藏、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面向教学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传承文化事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王安如是说。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艺术馆会定期举办有关王蒙先生及其作品的讲座、研讨会;举办中外作家、艺术家作品的系列专题讲座、研讨会;举办美术、音乐、舞蹈、设计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讲座和研讨会;同时与学院教学结合、与各文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公益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分享王蒙先生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成果。
艺术馆还与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协会、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陕西美术馆等知名美术馆建立了合作关系或联系,使馆与馆之间展品相互交流、引进高水平的美术展览成为可能。
曾有数人问过龚珍旭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文学艺术馆?”
龚珍旭总是不变地回答:“宣传王蒙先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精神,是一;为办学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体现办学特色,是二;在不远的将来,培养一批热爱王蒙艺术精神的艺术人才,培养一批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的人才,培养一批将来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人才,是三;要让学院进入四川乃至西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建设者之列,要让艺术馆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学院的标志,是四。这是建馆的奋斗目标,也是建馆的始终动力。”
绵阳,把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建设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把“艺术与科技结合”,培养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
地方经济的发展蓝图与学院的发展内涵,都要求科技与文化相融合,都把实现科技与文化比翼齐飞作为奋斗目标!
王蒙文学艺术馆将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发挥她特有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实现科技与文化比翼齐飞指日可待!
王蒙文学艺术馆更是为刚诞生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将按教育部要求转设更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插上腾飞的翅膀!建成西部文化艺术名校指日可待!
撰稿 皇甫玉蓉/文 陈友良/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