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川:财富新坐标 投资首选地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6-06  发稿编辑:景秀丽

追寻全球经济最热烈脉搏的财富论坛花落四川成都,无疑是一种宣告。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看来,这体现了整个国际社会对成都,及其背后的四川和更为广阔的中国西部发展的关注和信心。

《财富》(中文版)董事长兼总编辑高德思指出:“中国发展的足迹,关系到全球发展的命题。”而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内陆地区已赶超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成为中国GDP增速最快、潜力最巨大的区域,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新引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中国的新未来在西部。”开拓这片市场并与西部共同创造财富,正吸引着全球最好的企业们走向成都,走向四川,走向中国西部。

四川对外开放好戏连台

“财富论坛终于开了!”6月1日,成都机场高速路上,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满面春风地向乘客说起今年家乡的“好事”。财富全球论坛让张师傅倍感光彩,提起下半年的华商大会与西博会也让他津津乐道。“三大盛会,我们四川是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哈!”

如果说财富是世界最高规格的财经盛会,那么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华人商界盛会,将于9月在蓉召开的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也并不逊色。这是华商大会时隔12年后重返中国,它选择成都,也让成都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盛会落户的城市。

世界目光连连聚焦四川,无疑是四川及其背后广阔的中国西部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把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根本出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但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呈现“高于全国、引领西部、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四川外贸、外资、外经“三外”交出漂亮答卷:

2012年,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迈上百亿级新台阶,全国排名从2007年的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到15.5%。

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再次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实际到位98.6亿美元,增长3.5%。四川外商投资实际到位在全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8%,扩大了一倍;在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达到35.4%。来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4家、累计达到187家。

2012年,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56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超过300家,核准对外投资14亿美元,增长2倍……

而未来5年,四川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还将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省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平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

上述目标并不遥远。今年1-4月,四川已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列全国第10位,居中、西部之首;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5.5、16.8和10.7个百分点。

四川,正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走出具有西部特色的全面开放之路。(宗和)

财富全球论坛首次落户中国中西部。很多人不禁问:为什么选择四川成都?

“《财富》认为中国的新未来在中国西部。”财富全球论坛公关顾问公司安可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孙玉红答。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3.7%、13.6%、11.2%,分别是“十一五”期间,四川、西部和中国年平均增长幅度,无疑,以四川为代表的中国西部是目前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再到成渝地区,近年来,随着产业重心的明显西移,中国宏观经济格局悄然变化——从“向东是大海”到“向西是高地”,中国西部的崛起举世瞩目,而四川及其省会成都,正在成为全球视野中的财富新坐标,淘金西部机遇、中国未来的首选地。

资金潮涌入川来

5月23日上午8点多,港交所网站挂出荣阳实业的公告:该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在成都双流建设以电子产品为主的铝合金部件生产基地。

不到一个小时,在成都举行的四川—港澳投资合作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香港荣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梁志荣与双流签约。只用了几个月就敲定这个项目,梁志荣觉得还不够快:“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在一年内建成投产。”

龙芯光电想在内江打造西南最大的液晶模块显示基地及电容触摸屏生产项目;鑫达控股欲赴南充建中国最大的汽车新材料零部件生产基地……当天,入川迫切的“梁志荣”们,现场与四川签下1591.7亿元的大单。至此,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包括“港澳企业四川行”在内的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已为四川带来了总计626个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正式合同项目,总金额达8336.9亿元。

而几乎在梁志荣签字的同时,泰国开泰银行成都分行举行了开业典礼,成为首家在四川落户的泰资银行分行,在川外资银行由此上升至14家。

资金如潮,争入四川。

就在这个5月,荷兰贸促会在蓉正式设立办事处,成都的外国商会增至17个;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1家,……

10年前,英特尔落户四川成都的时候,世界产业界还在惊呼:成都在哪里?但今天,这片天府热土巨大的消费市场、强大的辐射能力、雄厚的产业基础……传统优势之外新的机遇和空间,已经被全球投资者牢牢锁定。

优势叠加创热土

四川的吸引力何在?

用全球视野勾勒四川市场,答案浮出水面——

四川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中国内地辐射南亚、东南亚、中亚乃至西亚最近、最大的经济体,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2011年,四川生产总值4年翻一番,突破两万亿,成为全国经济大省中增长最快的省份。2012年,四川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位列全国第八;在西部12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均超过1/5。

发达的交通体系。截至目前,成都已开通57条国际(地区)航线,双流机场入围第四大国家级航空枢纽;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六,西部之首。4月正式运行的“蓉欧快铁”,运行时间是传统海铁联运的三分之一,费用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全球物流和产业链版图或因此改变,四川的市场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招大引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7大优势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工业在产业园区的集中度已达到65%。未来几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将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集群,油气化工、能源电力、钒钛钢铁及稀土等将发展成为五千亿元产业集群。四川把做强优势产业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活跃的创新力量。四川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研发机构总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均居西部第一,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等领域30多个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去年四川专利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连续两年领跑西部。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全省转型发展、跨越提升的新动力。

良好的软环境。四川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5月20日召开的省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第一批拟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共计136项。目前成都海关平均通关作业时间0.3小时以内,其中进口24小时放行率居全国第一。

“区位、市场、产业以及良好的政务环境、人才、科技等叠加优势,与项目的有效对接。”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易军如是解读四川成为西部投资首选地的“密码”。

机遇诱人西南飞

四川正处在世界知名企业和现代产业竞相投资的高峰期。

这可以从历届西博会上年年刷新历史最好记录的签约投资项目中看到,也可以从上海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2012商业环境调查》报告中看到。在该份报告中,四川成都连续第五年成为受访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首选。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将保持未来20年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市场仍然具有突出的投资潜力。不过相对中国东部增速减缓,中国西部连续八年以超过10%的高速增长,成为了领跑中国增速的独特板块。

而在西部大开发、大规模产业转移、投资消费双引擎等因素叠加下,中国已经催生出四川、重庆、内蒙古和广西“西部四小龙”。这四个西部省市已进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期,其中,四川的表现尤为卓越——这是上月,中国与新加坡两地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新机遇——新加坡企业海外(中国)投资趋势报告》得出的结论。

首位城市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在全方位激活四川发展活力的过程中,为四川的发展带来更多动能。

而随着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多个国家级战略规划对四川实现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背后,是巨量的市场机遇。

“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投资四川辐射西部”,已经成为投资者们的共识。(宗和)

坐拥成都就是坐拥西部

十年前,世界对于成都的认知是“熊猫”;十年后,这里成为敏锐者眼中的“财富之源”——近日,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举办前夕,英特尔联合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发布梦幻般的数字,“从2001年到2012年,成都的IT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80.4亿元增长到3777亿元,增长了20倍。”

人们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成都机会”的双重含义。英特尔入川造就了成都的“硅谷传奇”,为其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可谓“成都机会”;而此间,富士康、戴尔、仁宝等一大批巨头布局成都,使得全球20%的电脑、7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蓉制造,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此封装测试,这不能不说是“到成都去的机会”。

由此便不难理解,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说:“这一次(财富论坛),我们也是‘东道主’。”

“机会”给有准备的成都

十年前,曾有人为成都勾画机遇蓝图:如果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看作中国经济拉开的满弓,那么弓弦的着力点就在西部。成都能否把握住这个支点,代表西部与东部乃至全球对话?

今日,成都作出自信回答: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放大到全国城市,成都排第八位,代表西部挺立于10强中。

本届财富论坛的主题——“中国的新未来”,已明确地将世界经济的热点指向中国西部,并具体指向了成都。这说明,近年成都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中扮演的角色,或是其所代表的中国西部追赶姿态,已引起世界关注。

这种关注,彰显出“产业成都”的底气与活力:经历了“三个集中”和“一区一主业”的结构调整,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已经成为成都的两张产业名片,支撑成都站在了与世界发达城市竞技的同一起跑线。

在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电子终端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四大IT产业集群发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企业落地的大戏。英特尔、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IT巨头纷至沓来,到2012年底IT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改变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

沃尔沃、一汽大众、吉利……几年间,成都经开区从无到有,完成了其他汽车产业基地需要20-40年才能造就的基础,2011年实现整车生产15万辆,2012年翻番至37.5万辆,2013年的目标则是突破60万辆。

眼下,身处全球第四轮也是迄今最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成都再次走到历史性节点。

2013年,3D打印、页岩气开发成为成都的热词,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成都的技术路线图徐徐描绘;而打破产业界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与服务业,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再次刷新“成都高度”。

在国际化的成都寻找“机会”

“投资中国,首选西部;投资西部,首选成都”,这是近年海内外企业的共识。

企业追逐的方位可视为城市权重与地位,他们一定在这里找到了“机会”:2005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不足百家,到2012年底,这个数字飙升到233家。

到成都去,有什么样的机会?在深谙市场角斗规则的500强眼中,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常住人口1400余万,辐射西南6省市区2.5亿人口……成都“蛋糕”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从地图上看,西部与中东、欧洲两大经济体紧密相连,也是重构世界分工体系的关键支点。

因此,有这种说法便不足为奇——成都是西部开放窗口,坐拥成都就是坐拥中国西部。

这种开放,体现在空间上——今年4月,成都开通至波兰罗兹的国际铁路集装箱直达班列,将“成都造”进入欧洲市场的时间从原来的40天缩短为14天。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现有国际直飞定期客运航线20条,国际直飞定期货运航线9条,2012年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量191万人次,货运量6.1万吨,以上数据均位居中西部机场第一。

这种开放,也体现在时间上——2010年10月,富士康在蓉项目投产,从开工建厂到投产,仅用76天。签署协议一周后进场施工,6个月后投产,伟创力结构件全球高级副总裁葛哈德·泽博称,“这在我们全球190多家分公司中闻所未闻。”

这种开放,还体现在理念上——不以政策招商,而以服务动人。打造服务型政府,按照“能简尽简,能优则优”原则,成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式审批”,是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之一。

可以预见,成都将在“财富”盛宴中更加明朗地传递出未来的方向与信号:她将以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姿态,向世界张开双臂。

一方热土,底气十足,这就是成都的机会。(刘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