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一个有着故事与梦想的城市。
这里,“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千古诗人李白,即诞生于此;
这里,亦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在这一国家战略的带动下,江油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由此开始迈向了工业文明的千年嬗变。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一宏大启幕中,已然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江油,又开始了新的追梦:以 “五年再造一个工业江油,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现代大城市,全省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教育强市”为目标,奋力将江油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经济强市,率先实现灾后发展振兴,并先于全国2-3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初夏时节,万物蓬勃。记者循“梦”前往,诗仙李白“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这一《大鹏赋》中的千古佳句,正成为当下江油之写照。
A 产业江油的新路径
抓住“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这八个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江油材料”向“江油制造”乃至“江油创造”转变,“再造一个工业江油”。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必然趋势。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一热词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与表现特征。
纵观江油发展史,工业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藉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基础,上世纪80—90年代,江油这个地处四川西北部的农业大县,一跃而成全省工业大县与经济强县,财政收入曾一度占到整个绵阳9个县(市、区)的1/4强。
“在江油当书记市长,不抓工业,可以说就是失职!”在与江油市委书记宋开慧的座谈中,这位作风务实、话语实在的书记的这番话,一方面道出了工业于江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历届江油领导持之以恒地重工业、抓工业的发展思维。
但在新的形势下,这一重视的背后,何以抓,却是一门学问。江油的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在“领导力量向工业集中、工作精力向工业汇聚、资源配置向工业集聚”的同时,抓住“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这八个字,推进江油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顺乎此策,江油的决策者们以投资66.8亿元的攀长钢这一“中国高端金属材料领军企业”为龙头,并依托投资30亿元的川矿重装设备项目和长祥特钢10万吨大型铸锻件、六合汽轮机2万吨专用锻件、西南钢铁40万吨炼铁等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按照“提升特钢冶炼制造能力、延长特钢材料制造链”的路线图,加速推进“特钢材料优势”向“装备制造优势”转变,全力建设一座集聚、集群、集约的“特钢新城”。
目前,江油特钢的产量不仅占到了四川的90%以上,而且跻身“中国三大特钢基地之一”,同时,一大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钢及其冶金机械产品驰骋国际国内市场。
此间,江油市委、市政府还按照“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把江油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再造一个工业江油”的主阵地,投入10亿余元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其公共平台建设,1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目前总体达到“九通一平”,钛材产业园、模具产业园、贝钢产业园、中小企业园等特色“园中园”的建设热火朝天地推进,园区进入“四川省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基地”行列。
而在借力发展中,江油变“招商”为“选商”,集群承接、沿链引进,连续四年实现 “每月开工或竣工一个亿元以上项目”这一既定目标。其中,仅去年就引进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2个,到位资金79.9亿元,居绵阳各县(市、区)前列。
“江油计划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54%,在实现江油工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量的同时,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江油!’”谈及这一目标,宋开慧言语中充满激情与自信。
B 全域江油的新探索
树立城市与农村“全域发展”的理念,“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结构,全力构建“城乡融合互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经济结构的失衡,往往将导致发展的失衡。
在江油的“两个率先”中,要“先于全国2—3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点,对于“五山四丘一平坝”的江油来说,农村无疑是一大重点。
难点就是突破点。宋开慧的“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整个江油的小康!”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是江油的决策者们,这些年来在“全域统筹、一体发展、增收富民”中,在力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探索。
在冒雨采访中,江油“三农”工作两个点上故事,给人深思:
其一:獭兔“跳”出了国门。在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率队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两国所签订的9份合作协议中,一份在俄投资建设养兔基地项目的协议,则由来自江油的龙头企业代表中国兔业协会签订,这也标志着江油“国标獭兔”正式跳出国门。
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单一养殖到延伸链条,从创建国标到跨出国门,在江油方面出台的“加快推进獭(肉)兔产业发展意见”等多措扶持下,江油年出栏獭兔的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传统的养殖业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之路。
其二:新安镇的“农业现代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公园化”。在连片建设新农村中,江油借鉴欧洲观光农业庄园理念,按照“同炒一盘菜”的思路,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数千万元,推进新安万亩生态农业公园建设,集产业发展、农耕体验、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
如今,这个名为“果语花溪”新农村综合体已然成型,不仅引进了伊顿农业(中国)有限公司等11家龙头企业,而且“春赏花、夏摘果、一年四季农家乐”的这一产业规划,让这里的群众年旅游收入达到1000万以上,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产村相融”的亮点。
在江油,从平坝到山区,再到丘陵,这样的亮点远不止这些。去年来,以“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培植特色、合力推进”为指引,江油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山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丘区加快发展的意见”两份极具“含金量”的文件相继出台。
特别是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江油打捆使用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在为蔬菜、獭兔两个产业合作社安排100万专项资金的同时,市财政注入7000万元的资本金设立鸿飞农业担保公司,为全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17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
从粮食生产实现“六年增”,到连续四年获得“四川三农工作先进县(市)”,悄然间,江油在工业发展一马当先的同时,农业发展也迅速崛起,先后捧回“全国蔬菜重点县”、“中国獭兔第一县”、“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四川省水利先进县”等一个个颇富含金量的奖牌。
眼下,他们正向“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迈进。
C 诗意江油的新图景
把城市作为一幅“诗意山水田园画卷”来精心描绘,做到“建新城、优旧城、扩规模、提品质”四同步,建设现代诗意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世界诗歌小镇。
树木葱茏,庭院深深。
斜风细雨中,徜徉在江油青莲镇陇西院漫长而寂静的石阶上,那静谧而诗意的风中仿若传来少年李白书页的翻动声。漫步中,心中甚至会有着一种一不小心,就会踩上诗仙在这里留下的脚印这一感觉。
公元701年,一代旷世奇才李白在此诞生。在江油24年的青少年时光中,家乡的灵山秀水滋养和熏陶着这位国士。他的“青莲居士”这一字号,留存着他对这方故土的眷恋。
时序更替,岁月悠悠。今天,李白不仅成为代言江油的一张牌,也成为江油的一种文化力和生产力。提到这一不可复制的软实力,江油市市长马辉,心中更是有着一种须臾不可懈怠地建设好、发展好这位诗仙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文化建城、特色立城、旅游兴城”为着眼点,江油把城市作为一幅“诗意山水田园画卷”来精心描绘,做到“建新城、优旧城、扩规模、提品质”四同步,城南、城西11平方公里的“两个产城新区”稳步推进,城市框架渐次拓展;老城区总投资逾30亿元的7个片区、63万平方米的旧城(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人居环境与城市品位加快提升。
城在绿中、花中、历史文化中,人在画中、景中、和谐社会中。行走在江油的大街小巷,李白大道、诗仙路、汉白玉李白邀月雕塑、太白广场、太白公园等处处点染着文化元素,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个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现代诗意山水园林城市正呼之欲出。
而除了“李白文化”这一世界级的品牌外,在江油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这里还是哪吒祖庭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故乡。同时,峻、奇、秀、幽的窦 山,香雾渺渺的观雾山,清幽神秘的藏王寨以及美不胜收的涪江六峡,这些或深沉古朴,或柔美清秀,或豪纵奔逸的人文地理景观,都成为江油做活旅游这篇大文章得天而又独厚的资源。
由此,在保护性开发这一策略的指引下,江油在充分释放李白文化这一“世界名片”带动效应的同时,精心推出“五大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带”,力争到2016旅游收入较2012年增长3倍,达到60亿元以上,进而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江油第三产业的引擎和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事因人显。采访中闻之的两大接踵而至的消息,让人欣喜:一是,由一家国内高水准团队担纲编写的《江油文化产业规划及李白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位报告》日前通过了专家组的初评;二是,在旅游招商上,江油市政府日前正式与陕西一富有眼光与实力的企业达成投资30亿元、打造“李白文化产业园”的合作协议。科学筹谋中,江油加速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李白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伟大“中国梦”激越的时代大潮中,以“两个率先”为指向的江油正中流击楫、奋勇前行!
由此,我们心中不由得默念:江油,加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