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踏步走向世界大舞台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等大型交流活动影响深远,文化外交的优势不断凸显。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已在82个国家设立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7个、孔子学院140多所。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积极活跃,“艺海流金”、“情系长安”等文化活动增进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仅以中国对外演出集团为例,截至目前,文化集团已经在海外演出、展览达18700多场次,现场观众超过3750万人次,在获取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输出来自中国“绚烂乐章”。
2002年起,文化部整合全国各地及驻外使领馆、文化中心、华人社团及国外官方、民间各机构等资源,合力把春节建成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和品牌。春节庆祝活动已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太平洋等广大地区。2000年起举办的“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增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文化交往,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近年来,在海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和在国内举办的亚洲艺术节,都服务于我国外交大局,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中央电视台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入户,卫星传输信号基本实现了全球覆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形成53种语言广播、22家境外整频率电台、153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3158个海外听众俱乐部、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广播体系。我国影视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和影响也不断扩大。一些优秀国产动画片开始走出国门,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4430集、65100分钟,成交额550万美元。2004年国产影片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仅为11亿元,2008年上升到25.28亿元,平均年增4亿元至5亿元。
多年来,我国通过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两大图书盛事带动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2009年10月14日,我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展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刚刚在京闭幕的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的国家和地区56个,比上届增加5个,海外已有10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此外,在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等重要国际书展上,都能看到中国出版人的身影。香港书展、海峡两岸图书交易博览会成为出版界交流的重要舞台。
秋意浓浓,硕果累累,文化复兴,绚丽璀璨……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伴随着全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深化,一幅生机盎然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绚丽图卷正渐次展开。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改革的画笔将绘就更美丽、更辉煌的未来。(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