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市人事编制系统抗震救灾回顾及启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9-27  发稿编辑:

 

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全市人事编制系统也遭受重大损失。据统计,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干部职工中有11人受伤,3人下落不明;亲属中有5人死亡,12人受伤,8人下落不明;北川县办公房屋全部倒塌,安县、平武办公房屋严重裂缝,主体受损成为危房;全系统财产损失达8千多万元。为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我市人事编制系统把抗震救灾和支援灾区重建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国家外专局、省人事厅、省编办对我市人事编制系统灾情高度关注,主要领导亲自来我市察看灾情,并拨付救灾资金50万元、引智资助经费101万元,送来1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由于抗震救灾工作成绩突出,市人事局、编办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关键时刻冲得上,靠前指挥,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发生瞬间,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编办主任胥跃东同志不顾自身安危,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指挥机关办公区、家属区干部职工和群众700余人紧急疏散。由于指挥得力,机关办公区、宿舍区没有出现一起伤亡事件。同时,局、办其他领导也积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使大家情绪稳定,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以尽快地投入到我市抗震救灾斗争中去。

争分夺秒地救助被困群众。512日晚19时,编办副主任张佰元等5名同志就前往北川参与抢险救灾工作。513日凌晨5时,28名干部职工在胥跃东同志的带领下,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危险,赶赴北川,协助解放军、武警部队转移受灾群众和伤员。杜元首、汪楠等6名同志还主动要求深入到北川、平武、安县等重灾区,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抗灾。

强化应急指挥机制。成立了市人事局、编办抗震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局、办机关抗震抢险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紧急行动起来,充分认识抗震救灾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要求上来,将抗震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工作。成立了由48名成员组成的2个抗震救灾工作应急小分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时刻准备好哪里最需要,就能冲向哪里。地震后,平武50岁以下的人事编办干部第一时间就全部赶赴南坝,坚持在一线抗震救灾。

大灾面前立得起,广大人事编制系统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顽强抗灾,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迅速掌握灾区基本情况。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交通等中断,灾区受损失的情况不明。为了摸清情况,确保上级及时决策部署,局、办立即组织力量分赴灾区,与各县市区人事编制干部一道,统计和掌握全市人事编制系统人员以及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并以最快速度上报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和省人事厅、省编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四川省人事厅、编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事厅,以及甘孜、巴中、凉山、资阳等地人事编制部门纷纷表示慰问。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省人事厅厅长、编办主任叶壮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和发来慰问信,给我市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全市人事编制干部以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全力为受灾群众服务。抽调了40名干部职工组成10个工作组,由局党组成员带领,全天候轮流到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开展安抚和救助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不怕疲倦、连续奋战的精神,积极向受灾群众宣传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指示、决心和重要举措,同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在绵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耐心细致地搞好思想疏导和心理安抚,引导群众正视灾情、共渡难关。当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又严重威胁着绵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又抽调力量,夜以继日地做好3000余名被疏散转移的群众服务工作。同时还派出两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到江油市西屏镇督查指导堰塞湖群众疏散转移工作,使该镇1118名群众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受到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充分肯定,被九洲体育馆群众安置指挥部表彰为先进单位。

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胥跃东和张佰元同志各捐款1000元。在领导的带动下,干部职工也积极捐款。513日就捐款1.8万元,衣服、棉被、鞋子等物品近300件套。525日,全体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2.5万元,表达了全体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情。

主动为河南省做好援建服务工作。根据市领导指示,市人事局承担了河南省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联系服务工作。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协助河南省援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河南省援建安县活动板房、对口援建江油市工作期间的联系、服务以及各项援建项目的落实等工作,周到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市领导和河南省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尽管市人事局机关办公楼主体受损严重,但及时在机关办公区院内设立了临时办公点,坚持抗震救灾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开通绿色通道,只要是群众急需的,坚持特事特办,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迅速办理了人事档案转递、《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业务,得到社会群众一致好评。同时,立足自身职能,市人事局研究制定了激励各类人才参加灾区恢复重建的十条政策措施,市编办制定了服务灾后机构编制事项的八条承诺,人才服务中心和考试中心分别制定出台了“重建家园,服务人才”的五条措施和四条办法,保证了恢复重建阶段人事编制业务的顺利开展。

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开辟了市人事局、编办抗震救灾工作宣传专栏,编印《抗震救灾工作信息》刊物,在机关办公区悬挂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横幅。截止目前,《抗震救灾工作信息》出刊32期,大力宣传了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人物,大力宣传了受灾群众展现出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用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同地震灾害作斗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省人事厅网站、绵阳政务网等媒体也陆续转载或刊发了市人事局抗震救灾工作的信息,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悲情时分挺得住,抹干眼泪身先士卒,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汶川大地震爆发后,北川县抢险救灾万分危急。北川县人事局、编办有正式职工12人,地震中下落不明2人,多人受伤,不少家属不幸遇难,办公楼及职工宿舍也全部蹋陷。但在地震面前,他们没有被吓倒,而是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北川县人事局局长、编办主任刘宁同志在513日被救出后送至绵阳治疗,尽管腿部严重受伤,但他主动与组织联系,伤口经过简单包扎后,就赶到九洲体育馆,为灾民提供咨询服务。514日下午,他又带领200名志愿者,赶回北川参加救援工作,至今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而他的爱人至今仍下落不明。北川县人事局副局长杨永富,北川县人才中心主任刘皎,北川县人事局办公室主任唐继尧,北川县人才中心干部肖红霞,他们的爱人或孩子至今下落不明,但都顾不上寻找亲人的讯息,有的参与到回县城的搜救工作中,抢救其他人的生命,让很多幸存的生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有的在九洲体育馆安抚灾民,以忙碌的工作减轻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三台县编办干部何平,强忍失去2位亲人的悲痛,将16名北川灾民接至三台安置在自己家中。江油、平武、安县等重灾区的人事编制干部也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新篇章。中央电视台报道其先进事迹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同志委托部办公厅主任周泽民通过省人事厅厅长、编办主任叶壮表达了对北川县人事局、编办全体同志及其家人的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回顾总结抗震救灾工作,根本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更好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发展。全市人事编制系统抗震救灾的生动实践至少给我们带来五点启示:

(一)增强服从指挥、服从命令、服从安排的组织观念,始终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执行力,人事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在抗震救灾中,人事编制部门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的命令和指挥,迅速行动,有力组织,竭尽全力投身抗震救灾中心工作,干部职工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并纷纷要求到一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表现出了较高的党性,较强的政治纪律、组织观念和自觉服从意识。人事编制部门作为市委、政府工作部门,就应该始终坚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开展工作,执行决策坚决,落实指示彻底,完成任务高效。只有这样,人事编制工作才(下转一、四版中缝)(上接一版)会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就没有干不成、干不好的事情。

(二)发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艰险的无畏精神,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积极主动处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人事编制干部克服环境险、条件差的诸多困难,不顾疲劳,顶烈日,冒余震,连续作战,吃住在帐篷,每天都忙到深夜,忘我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表现出了震不跨、吓不倒、能吃苦、敢打硬仗的良好精神风貌。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同时人事信访数量大增、群体扩大等,使人事编制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无畏精神,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忘我工作,各种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事编制工作就会干出一流的业绩。

(三)发扬以人为本、友爱互助、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地震发生后,我们不仅及时疏散了机关办公区、家属区参训的学员和干部职工群众,还主动联系各县市区人事编制部门受灾情况,同时干部职工在自身普遍受灾的情况下,还踊跃为极重灾区捐款捐物等,表现出了人事编制干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情系群众,服务群众,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人事编制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对象是人,工作内容涉及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如就业、调配、培训、职称评定、工资福利、表彰奖励等,涉及范围广,政策纪律强,工作要求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奉献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就不会辜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就会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四)发扬顾全大局、事业为重、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团结协作,就能够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身处一线的同志,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局机关内部,各党组成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局干部职工服从统一安排,工作不分彼此和份内份外,主动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准确上报灾情,积极搞好灾后重建规划拟制,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了人事编制干部较强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协作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就会更有力、更有序、更有效,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发扬严守纪律,严格要求,自我约束的优良作风,始终严格执行各项人事编制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就能够干净做事,清白做人,树立人事编制干部良好形象。作为公务员的管理部门,全局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人事厅的要求,认真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带头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按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未出现一例脱岗缺岗、擅离职守而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严格遵守抗震救灾的各项纪律规定,没有出现一例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做到了遵章守纪、严格要求,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人事编制工作,无论是人事调配工作纪律、新进人员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还是办事程序,都体现了一个“严”字。同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也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廉洁从政,规范行政行为和工作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作风,人事编制干部队伍就会更加纯洁,就更加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公信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