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中国科技城· 绵州讲坛——灾后重建对口支援信息交流专家论坛”今天召开了,我谨代表中国信息协会、绵阳市市场信息协会和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对在百忙之中撰文支持并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天到会的热心抗震救灾、关注灾区重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营机构的成功人士和爱心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8.0级的汶川大地震。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举国同悲,世界震惊。
此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斗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有力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社会平稳,民心安定,可以说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今天,作为信息工作者,当我们回顾和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我们的应对过程时,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即信息的对称、信息的公开和信息流的通畅在取得这场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看信息对称。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一时间通信、交通中断,灾区和外面的信息完全隔绝,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继续不明真像,中央无法决策,也就无法施以救援。所以,中央领导同志非常着急,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突进灾区,接通联系,把第一手信息带给中央。灾区的同志也为把信息传递出来费尽周折。在内外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信息于5月13日01:15通过卫星电话、互联网等渠道先后传递出来,使中央及时掌握了震区的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救灾方案,并得以有效实施。可见,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取得救灾胜利的第一要素,作用至关重要。
其次,看信息公开。这次特大地震发生之后,高层很快拍板让信息对世界公开,并允许外国记者进入震区实地采访报道。短短几分钟后,新华社即发布了地震的消息;14:46新华网发布了国家地震台网“四川汶川发生七点八级地震”的第一条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马上进行了直播报道。正是这样的信息公开,把地震和抗震救灾的现场情况真实、及时地展现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全球华人的同胞之情和民族团结,也迅速赢得了全球各国政府与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甚至一向对中国不怎么友好的美国参众两院也通过决议,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对抗震救灾工作给予援助。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
第三,看信息流的通畅对于物质流和资金流的重要带动作用。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信息发布畅通,灾区的各方面情况,凡是能够掌握的信息,几乎全部、真实地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源源不断地向外披露出来,形成了全方位的强大而通畅的信息流,给全中国乃至世界以强烈、持续的冲击,世人无不为之震惊。与此同时,信息流带动物质流和资金流的现象也空前显现: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慷慨解囊;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给予了可贵的援助和救援,捐助规模和力度在中国乃至世界救灾捐助史上都是空前的。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由于信息封锁或披露有限,使这次地震灾害及毁坏程度没有为外界所知晓,那么对社会和世人会有这么大的冲击力、感召力和动员力吗?可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资金物质支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由以上三点可见,在信息时代或者说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知识、财富和战略资源。信息作为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是新生的伟大力量。解决信息对称、做好信息公开、善于发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和资金流的重要作用,是在新的时代必须具备的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汶川大地震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部署中提出了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口支援的双方与各方面之间的信息对称、信息公开和信息交流至关重要,事关成败大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绵阳市市场信息协会和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共同举办了这次会议,目的在于深入贯彻《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受灾地区和对口支援省(市)高效对接、体制创新、开放合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各有关方面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为顺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创造条件。
我们希望,今天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灾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贡献。
论坛结束后,我们将从各位专家提交的论文中择优编入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绵阳卷》,分送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四川五个对口支援省份的相关领导、部门和全国信息界的朋友。 谢谢大家!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