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企业挺进三线城市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25  发稿编辑:景秀丽

       这是一次商人与商业的大迁徙,是一次上线与下线的大比拼,又是一次包围与反包围的大布局。
       一线赚吆喝,三线赚钞票。于是,资源的流动趋势开始发生逆转:进军,到三线去。
 

       最后一次扩张机遇
       小宋是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住院医生,最近却准备跳槽去外地一家医院。他坦言,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而且他感到在一线城市自己的事业发展空间很小,成为带头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如果自己去下面的城市发展,可能很快就能承担大课题,在事业的发展上也更为顺利一些。
       他举例说,在上海,24岁毕业的新人要做到主任医师,大约需要16年的时间,也就是要等到40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到外地发展,花较少的时间,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宁愿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也不愿做大池塘的小鱼”。有一批人才,他们在中心城市已经找到不错的工作,而因为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等压力,他们更愿意放弃中心城市光鲜的外表,到中小城市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这还仅仅是人才反向流动的例子。更多原本立足于一二线城市的企业,也纷纷扛起了“到三线去”的大旗。
       “像万科、金地、招商等房企往年都是一线城市楼盘的销售情况要好于三线城市,但今年情况却相反,三线城市的销售情况好于一线城市。”一位地产业内人士告诉《商界》记者,开发商预计“限购令”至少要执行一年以上,因此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三线城市的销售情况对大型房企很重要。今年,这些房企也加大了对三线城市的投资和开发力度。
       而在一二线城市贴身肉搏后,外资零售企业也意识到了三线城市的重要性。在最近几年全国开店布局中,沃尔玛新增的门店绝大多数都在三线城市,占到了2/3以上的比例。
       2010年,沃尔玛、家乐福、欧尚三大世界500强企业在不到1公里的路段内轮番开店。然而,这个路段却不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是位于苏东南的一个县级市——昆山。这个城区人口仅仅60万左右的三线城市,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还聚集着大润发、乐购和易初莲花等零售巨头。
       根据我国零售业的WTO进程,直到2004年,三线城市才全面向外资开放。此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外资零售巨头在三线城市遍地开花。光是2005年,沃尔玛就在三线城市开出了10个门店;而沃尔玛在建或正在筹建的18个新店项目,其中有14个是在中国的三线城市。布点三线城市的黄金地段,这也许是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扩张机遇。
       保利地产、恒大地产、碧桂园等地产企业,李宁、安踏等服装企业,苏宁、国美等零售企业……一大批一线中国企业早于大军未动,就当起了探路三线的排头兵。而诸如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麦当劳等原本只注重一二线城市的国际巨头,甚至LV、奔驰、迪士尼等专注小众市场的超级品牌,也纷纷开始向三线进军。
 

       三线凶猛
       有人曾把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一线城市属于市场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影响力非凡,但投入维护成本高昂,且大城市的消费力增长率趋于平缓,未来的空间不是很大;二线城市则处于金字塔中央,市场有一定空间,但比较注重“性价比”;金字塔塔底端则是三线城市,以及以乡镇、村为核心的农村市场,一直在成长,市场空间巨大,但开发、管理成本高昂。
       如果一个企业只追求形象,那么也许只精耕细作一二线城市就足够了。但如果同时还有自身长期扩张需求的话,就必须把三线市场作为发力点。
       据了解,目前中国城市数量已经达到666个,城市人口近3.6亿。除去寥寥可数的几十个一二线城市之外,其余600余座城市均为三线城市。
       更进一步,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提出以消费为主导的“县域经济”。而整个所谓的“县域经济”,总人口高达7.5亿人,这是一片何其广袤的市场!
       另外一组数据是,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4年到2004年整整10年时间,只有小幅增长,仅仅是从10%上升到了14%。
       相反,一大批三线城市在迅速崛起,其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有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以连续数年达到30%以上。三线对一线追赶的脚步,不但没有放缓,反而越来越快。
       可以看见的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年都保持了1.5%~2.2%的增长。在未来10~15年内,城镇化进程仍将以无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成为拉动未来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而这股力量,正是三线城市有待挖掘的市场空间。
       “我们比较了一下,杭州平均一家单店的年销量奔驰是900多辆,奥迪是1300~1500辆,我们在绍兴的门店完全能做到,”一位从事汽车销售的浙江老板,一语道出了三线城市的想象空间,“重要的是三线城市的潜力大,杭州这几年的销量基本比较平稳,而绍兴的销量每年都是跳跃式的,比如奔驰,我们前年全年销量是300辆,去年翻了一番为600辆,今年则可以实现900~1000辆。”
       在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常规周期之际,这种跳跃式的发展与市场潜力,才是真正吸引企业的地方。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目前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增长率为8.1%,而二级、三级、四级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分别为27.6%、33.7%和36.0%,远远高于一级市场。“有时候,越是小城市里的消费者,追逐豪华车品牌的热情越高,浙江有不少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三线城市,比如温州、绍兴、台州、金华、宁波、义乌、瑞安、诸暨、青田等,那里的消费力一点都不比杭州差。相比之下,杭州4S店已经几乎饱和,相互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三线城市里竞争还不充分,市场很大。”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70%以上的中产阶层都处于三线城市。中产阶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也许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高于三线,可三线城市的生活必需成本更低。因此,三线城市额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可能会更高。
       政府将4万亿的额外支出大部分投向了中西部地区,迄今为止,这些地区约得到了总投资额的62%。三线城市的发展,正基于这样的势头得以迅走疾奔。
 

       什么样的三线值得进
       欧尚中国区发展部高级经理郑继昌介绍,我们主要考虑经济总量、当地人口总量,人均收入以及零售额。只要当地的人均收入高,网点3公里半径人口达到25万人,交通便利,就可能成为欧尚考虑的对象。
       对于进军三线城市的问题,“我们首先考虑这个地方的人口、城市的人口,第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家乐福华东区发展总监吴庆说,“我们要了解所有城市的数据,我们会有城市经济实力的排名。对于城市选址也有战略,最后还是要考虑到这个城市的配送、采购。”
       谭木匠控股的品牌总监李平为我们解析了零售巨头们的布局要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甚至到每一个住宅小区内去挨家挨户探访,精确计算经营半径内的人口总数、家庭收入、日常用品的支出总金额,再对比自己的经营成本,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往往能准确论证该地能否开店。
       肯德基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04年的17年间,它在全国仅有1000家店。此后仅3年多,便从1000家发展到2000家。肯德基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其立足于三线市场的成功扩张。(摘自《新闻选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