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25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确保基层党建新跨越
       三台县以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为契机,深化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制与保障机制。全县36名县级领导、107个县级部门分别结对帮扶一个村。各级各部门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县委书记崔斌、县长赵飚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联系点指导帮助工作。同时,认真研究制定联系会议制度、党员干部驻村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分片联络员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上线联动的工作格局。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台县帮助联系村找帮扶项目,筹措帮扶资金,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帮扶,积极推动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延伸、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实施“一心五带”战略,全力打造以城市党建为核心,以“绵三路”、“绵盐路”、“三盐路”、“三中路”、“三射路”五条农村党建示范带为支撑的党建示范体系,促进城乡党建上下联动、统筹发展,确保基层党建新跨越。
       三台县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基层党组织工作任务、职能作用、工作方式的不同特点,三台县因地制宜细化措施,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台阶。在农村,重点围绕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探索采取“四次递进推荐、两次演讲答辩、一次党内直选”的“421”方式,公推直选永明镇党委书记;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坚持“一好双强”标准,运用“两选三票三监督”办法,选优配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一定三有”,进一步提高离职村“三职”干部定额补助标准,安排2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镇乡党委委员;探索开展镇乡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面推行“421”工作法、党员民主听证制度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在社区,在抓好换届的同时,重点围绕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全面加强“四有一化”和“五大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以镇乡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在“两新”组织,重点围绕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多种方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目前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党率达到80%,新社会组织建党率达到42%。
       基层党组织围绕明细争创主题、活动载体、工作措施、创先争优具体标准,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服务意向,公开“认领”和提出服务帮助群众具体承诺。结合“双向述职”,每年2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代表就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党员具体表现开展评议,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让群众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观察员、评论员、监督员。全县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6万多名共产党员积极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先进个人,纷纷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立足于本地、本单位和本职岗位,完成“规定动作”不打折扣、创新“自选动作”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安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安县的山歌是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部分内容濒临决灭,灾后恢复重建中,安县在加强寻找和保护的同时,以白水湖、罗浮山等景区为依托,连续创办了两届山歌会,不仅传承了文化,还为安县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刺绣、剪纸是安县的传统文化产业。该县引导企业进入该领域,形成了“公司+作坊+农户”的产业合作方式,吸纳了1000多名绣娘和700多名剪纸爱好者。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灾区就业的新引擎。
       依托震后新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在乡村,18个乡镇全部建设文化站,安县群众广场文艺演出、科技、文化、卫生、理论“四下乡”活动,经典诵读、传唱红歌、安县春晚深入43万安县人的心,不仅成为安县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也为安县发展振兴形成了强大合力。
       安县本土作家安昌河创作的《菜刀传奇》被改编成电影《刀见笑》,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一炮而红。唐虎创作的小品《大年三十》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安县树立“沙汀文化”品牌,创作了许多文化精品,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安县文化广场,到传承和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晓坝陈列馆,其间连排的川西特色民居、独特的辽宁广场纪念碑、两相对应的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和现代著名作家沙汀雕塑园、错落有致的湿地公园、极具辽安特色的晓坝镇文化广场……漫步在安县的每个角落,深厚文化底蕴、交织的文化元素、人文新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盐亭县加快发展核桃产业
       近年来,盐亭县积极争取林业产业政策支持,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业主承包等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林农和外来客商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目前,该县核桃产业基地已投产6万亩,年产核桃1万吨以上,主要品种有山东香铃、云南早实、新疆薄壳,注册了“盐亭核桃”商标。
       该县通过发动农户、引进业主,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加快核桃基地建设;以会议宣传、广播讲座、科技赶场、参观学习和现场算增收账等活动,引导农民发展壮大核桃产业;以荣兴公司为龙头,培植优质核桃苗800亩,在石牛庙乡实施低效残次林改造示范工程,带动北部山区成片发展核桃基地;加快退耕还林、低产核桃林的品种改良,更新品种5万亩,已成片栽植优质嫁接核桃13.8万亩;依托荣兴林果业公司的技术支撑,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业主承包等模式,在梓江、弥江、雍江、湍江和榉溪的河滩打造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加速3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
 

 

       游仙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
       游仙区700多个基层党组织、2万余党员围绕“立足岗位实际作表率、建设经济强区争一流”活动主题,按照“全域开展、重点突破,书记抓、抓书记,干什么、创什么”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深入实施区委提出的工业强区、三产富区、农业稳区、和谐兴区等“四大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
       游仙将“解民所忧、帮民所困、助民所盼”作为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通过搭建各类活动载体,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基层群众。该区在机关扎实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10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区妇联在活动中,引导党员干部参加助老扶残、扶贫助学、法律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帮扶困难群众结对组50余个。同时,全面落实“巾帼创业建功”行动计划,联合煌佳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先后在石马、朝真等乡镇举办了家政服务培训近20场次,为当地妇女就近就业找到了“婆家”。区教体局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7支。并通过与韩家脊社区结对共建,向社区居民宣讲文明知识、发放创建宣传单、开展文明劝导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居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该区职教中心服务队还坚持每周2次在主要街道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各种先锋示范和奉献惠民行动。忠兴镇针对群众盼望致富、但又缺技术等实际,通过举办“流动党校”、开展田间示范教学等形式,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徐家镇以联系服务群众为纽带,开展“五强化、五塑造”实践活动,为116户贫困户送去资金、化肥等累计1万余元,协调解决80余名农民工工资欠款100余万元。
       游仙区深入探索“群团组织+合作社(协会)+农户”、“工会+项目部”、“共青团+创业园”、“妇联组织+流动妇女”等设置模式,逐步扩大党群组织在农村、学校、医院、企业、“两新”组织等领域内的覆盖面。全区选派党群共建辅导员60余名,新建各类群团组织126个。太平乡依托产业龙头(基地)建立了生态产业党总支1个,下设裕兴果蔬、利生源生猪养殖、老君山青花椒种植等3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引进和扶持本地党员种植大户达23户,相继建立了“芦龙胡萝卜”无公害蔬菜基地、“太平山林土鸡”养殖基地等,流转土地4000余亩,辐射带动了1600余户农户发展增收。
       同时,游仙还大力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深入推广“春风经验”,坚持分类引导、侧重发展、集中建设的原则,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同时,区委确定了三年内打造年生产总值上亿元或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春风示范村”63个、力争达到125个的工作目标。各类别村党组织结合分类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及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相继进行了“创先争优及春风示范村创建活动”公开承诺。柏林镇洛水村抢抓红十字会、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灾后重建机遇,奋勇直赶“春风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流转林地土地3000余亩,建立木本油料种苗、葡萄种植、莲藕、玫瑰等基地4000余亩,无公害生猪达到8000头的养殖规模。
 

       江油市与河南省产业合作再结硕果
       由河南对口援建的四川天丰节能板材有限公司聚氨酯节能板连续生产线近日正式投产,河南省与江油市产业合作再结硕果。
       对口援建以来,河南省向江油投入援建资金30.02亿元,先后实施了302个项目。援建过程中,河南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重建与发展并举,建设了6.7平方公里江油?河南工业园,拓展了江油工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空间,加速了江油工业园区向四川省一流特色产业园区迈进的步伐。先后有洛阳轴承、豫蜀夜视利、天丰节能板材等一批河南优势企业落户江油?河南工业园。双方对口合作的不断深化,为江油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川天丰节能板材有限公司是河南天丰节能板材有限公司的下属控股公司,是河南天丰集团响应对口援建号召,在江油建设的绿色节能研制基地。此次投产的年产150万平方聚氨酯保温装饰节能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购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用生产设备,具备年产100万平方米聚氨酯节能板材、50万平方米岩棉板的生产能力。项目的建成,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润2600万元,税收1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以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