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工业经济强势回暖
日前,从安县县委、县政府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该县70户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7.10%;完成工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长24.8%;完成技改7.21亿元,同比增长270.55%。
今年,安县把工业发展作为打造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坚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技改投入,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工业经济回暖增长。安县传统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迅猛。银河建化集团铬盐化工系列产品,启明星黄磷、磷酸及磷酸盐系列化工产品增长态势明显;其中银河公司已完成工业总产值10.44亿元,同比增长25.93%,完成销售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8.94%。
安县水泥建材产业集群优势凸显。浮山水泥、长空建材、团结陶瓷等规模企业经济回暖快速。今年7月,浮山水泥公司和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出资7亿元打造中联水泥安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水泥100万吨和77.5万吨商品熟料,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1996万元,贡献税金11000万元。
依靠园区建设聚合产业集群,已成为安县工业经济回暖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沈阳金杯改装车生产线项目的入驻,花荄省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总数达到了54户,前三季度的工业产值达到19亿元。目前,该工业园把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制造作为支撑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精细化工、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力争年工业产值突破30亿元大关。
今年,安县投资20亿元,加快实施银河集团、安县纸业、启明星磷化工、中联集团、川银化、好医生制药等6个龙头企业的8个重点技改项目。这些企业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开始迈向了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进入到了产品研发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阶段。同时,安县积极搭建银企技改信贷合作新平台,协调金融部门为重点企业贷款3.5亿元,保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改资金需求。
三台倾力培育民营经济
今年以来,三台县从优化服务、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内培外引等方面入手,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成长沃土”。前三季度,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30.1%。
在政务服务上,三台县实施投资项目“一章对外”办理和“绿色通道”制度;严格控制对民营企业的检查,实行“首查不罚”;实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县政府每年审定一次行政收费项目并进行公示;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执法部门活动,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对县级执法机关、主管部门、服务部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结果作为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县级领导定期上门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制度,每月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到民营企业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台县着力搭建民营经济产业承接平台,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全面加快青东坝纺织产业集中区、芦溪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及黄家坝机械制造集中区等特色专业集中区建设。着力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倡导民营科技企业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争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着力搭建人才支撑平台,先后举办了以民营企业管理营销与投融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三台县从融资、扶持、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引导银企对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县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资金;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企业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倡导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亩产效益”;倡导自主创新意识,引导民营企业的价值取向由“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
三台县以青东坝、芦溪和黄家坝三个特色园区为载体,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加工"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培大育强工程,加大对优势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上扶持优势小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