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法制讲坛”流动在梓潼乡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8-31  发稿编辑:刘庆


    一张茶几,十几条长凳。梓潼县东石乡靓绿瓜菜协会会长黄运洪家的小院坝里,座无虚席。这是县“法制讲坛”专家组特地为蔬菜种植大户们送来的普法坝坝课,听众是协会的30多名会员。县司法界资深律师王小林口若悬河。专家讲得头头是道,农民听得聚精会神。这是8月上旬以来,梓潼县开展法制下乡活动的场面。


    “坝坝讲坛”让我开窍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步伐,梓潼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农村群众法律知识普遍匮乏,影响社会稳定和邻里和谐现象时有发生。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梓潼县司法局和法建部门结合灾后重建、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等要务,面向农村群众推出了坝坝讲坛、流动讲坛、电视讲坛等多种形式的“法制讲坛”,宣传、讲授与其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人们安居乐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小林律师说,每次到乡下设讲坛,“轮值”律师都要提前一个星期“备课”,除了查阅相关法律文献,还要求通俗易懂,把干巴巴的法律条文和晦涩难解的专业术语,变成符合农民口味的简单道理。梓潼县文昌镇农户刘某,灾后农房重建中择址建起新房,却把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老屋基私自出售给赵某建房。此举被及时叫停,刘某却不依不饶“要说法”。他想不通的是,三代人用了近百年的老屋基,也算是“家产”吧,咋就不能变卖呢?适逢“坝坝讲坛”进村现场说法,刘某才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他感慨地说:“讲坛的老师们让我开了窍!”“坝坝讲坛”除面向农村讲法外,还择机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普法活动。


   “流动讲坛”送来温暖


    在梓潼县司法局办公室的墙壁上,贴有一张表,全县32个乡镇场镇,啥时逢场一清二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便于“流动讲坛”下乡。与“坝坝讲坛”不同的是,讲坛律师先将内容录制好,司法部门再出动普法宣传车,在农村群众赶集时,在街头巷尾流动宣传讲授,工作人员一并发放普法宣传单或小册子,效果非常好。


    金龙场乡金龙村六社颜某刑满释放回乡后,面对震垮的房屋,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流动讲坛”工作人员知情后,将他的困境记录在案,并及时反馈。县司法部门随即协同乡、村采取有效措施,将颜某安排到建筑工地务工,每月可挣千元以上,生活困难得到解决,而后,又从民政部门为其争取到6000元建房资金。目前,颜某已建起120平方米新房一幢。7月24日,他特地给县司法局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在我感到非常绝望之时,你们伸出援助之手给我讲法说法,并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让我重建家园,现在,我已找回生活的信心,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司法行政部门,你们的教育让我铭记一生!”


    “电视讲坛” 收视率高


    “坝坝讲坛”受热捧,“流动讲坛”获好评,县司法局和法建办又精心准备,开设了“电视讲坛”,其同样深受农村群众欢迎。考虑到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开设的法制电视讲坛特别注重多样性、通俗性和贴近性,产权改革、外出务工、农房重建、土地流转等热门话题,都是栏目的主要内容。讲坛设置了以案说法、现场答疑、热点追踪等板块,除了这些“配菜”之外,农村群众还可以“点菜”,观众有什么涉法难解的事,都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免费咨询,上一期的提问,下一期开讲,专家就会给出一个合法、满意的答复,必要时,还会受到无偿援助。讲坛的“准入制”很严格,每个职能部门要在讲坛“亮相”,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教案”交县法制办审查通过,方能上台开讲。截至目前,已有县司法、农业、民政等24个部门的法定代表人轮流走上荧屏现身说法,收视率相当高。


    目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讲坛,被广大农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梓潼县的“百家讲坛”。(冯元军  廖继光  徐逵)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