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 60 年来,三台县畜牧业和畜牧业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优异成绩, 先后建成了“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水禽基地县”、“丘区农业综合科技开发试点县”、“无规定动物疫区建设先进县”、“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建设先进县”、“优质肉牛繁殖示范基地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2008 年全县实现牧业产值 37.4 亿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的 52.39% ,比 1949 年分别增加 37.39 亿元和 42.33 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和产量位列全省(县区)前茅、绵阳市第一,在古老的梓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曲富民强县的动人牧歌,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 1982 年 -1986 年和 2004-2008 年,中央先后两次连续五年制发“五个一号文件”,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农业的基础地位逐步加强,三台县畜牧业开始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化,饲养畜禽的专业户、重点户和近年来的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象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畜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成就辉煌:生猪存、出栏量分别由 1949 年的 8.46 万头、 4.77 万头上升到 2008 年的 100.21 万头和 189.16 万头,分别增加 1084.5% 和 3865.6% ,年递增率分别达 4.2% 和 6.3% ;家禽饲养量由 1949 年的 127.56 万只发展到 2008 年的2755.8 万只,增长 2060.4% ,年递增率达 5.2% ;牛、羊饲养量分别由 1949 年的 2.23 万头、 0.14 万只发展到 2008 年的 20.68 万头和 22.99 万只,分别增长827.0% 和 16321.4% ,年递增率分别达 3.7% 和 8.8%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49 年的 10.06% 上升到 2008 年的 52.39% ,净增 42.33 个百分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