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三化”联动推动重建
今年以来,江油市把加快推进产业重建作为恢复重建的重心和着力点,努力促进三次产业相融互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不断夯实发展基础。1至5月,全市开工重建项目641个,竣工181个,累计完成投资73.19亿元。开工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532个,竣工144个,累计完成投资31.33亿元,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在工业恢复重建中,江油加快工业园区扩区、江油·河南工业园和机械产业园三期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推动攀长钢新区和川矿重装基地建设,加快国大、红狮、拉法基双马5条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着力打造特殊钢、机械加工和新型建材“三大基地”。今年,江油将完成投资上千万的工业项目30个,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规模工业总户数将达到170户以上。
江油以城乡一体化统领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建成40万亩优质粮油、3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200万头种猪良种繁育、300万只优质獭兔基地。继续加大绵江产业带建设,推进土地集中经营,加快九岭无公害蔬菜、青莲乡村旅游、太平花卉苗木、西屏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力争建设10个重大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全市的“安民增收”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
灾后,江油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振兴工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李白文化名城,加快李白纪念馆和李白故居等李白文化体系的重建;以拍摄电视剧《李白》和举办“李白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响李白文化品牌。同时,对王右木纪念馆、红军纪念碑、青林口古镇等红色文化景点,加快恢复重建进度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快窦圌山、乾元山、佛爷洞等重点风景区的恢复重建和市图书馆、文化馆、川剧团等45个文化项目的重建。
三台壮大民营经济
三台县坚持 “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优化服务、创新机制和加大培育等措施,倡导和扶持全民创业,推动了全县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该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266户,民营企业新增14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2.29亿元,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4.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和21.9%。一季度全县共纳税8711万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6911万元,占79.34%。
三台县推行在重点领域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实行一区多元发展模式,推进深度开发和二次创业。该县财政连续5年每年为工业园区和芦溪工业集中发展区分别安排专项补助资金5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引导银企对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县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倡导自主创新意识,使工业企业的价值取向逐步由“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
近年来,三台县坚持实施民营企业素质提升战略,通过举办民营企业管理营销与投融资培训班,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民营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开展阳光培训,不断提高返乡农民工素质,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实施培大育强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对优势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上扶持优势小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同时,每年开展一次“双十强”民营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并在县城中心位置进行公示,提高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梓潼重建资金产生乘数效应
在“5·12”特大地震后,梓潼县通过为基地业主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担保融资等方式发挥灾后产业重建资金的乘数效应,吸引各方资金参与农业基地建设,增强产业基地造血功能,提升产业品牌。
梓潼县依照农业八大基地发展实际,率先为畜禽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蚕桑大户等提供贴息补助,贴息额度根据基地规模灵活制定,基地规模越大、科技含量越高,其贴息额度就越高。畜禽养殖大户常年存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可享受1000元至3000元的贴息补助;常年存栏生猪千头以上的可享受6000元至8000元的贴息补助;投资2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2000元至3000元的贴息补助;投资5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4000元至6000元的贴息补助。仅今年上半年,梓潼县为农业八大基地业主提供贴息补助600万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