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保险行业协会会长 李 新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欣逢绵阳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今天绵阳保险大家庭成员欢聚在这里,以座谈的方式庆祝和纪念这一盛事,同时也祝贺《绵阳保险志》编成印行。我们荣幸地请到了绵阳市政府王瑜副市长及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市社科联、市人民银行、市民政局、市消协和绵阳市新闻界的领导和朋友们。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绵阳市保险业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保险业的支持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保险同仁们表示亲切慰问!保险的恢复和壮大,保险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产物,今天这个座谈会,旨在通过绵阳保险业发展这一个侧面来反映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正确与必要性。下面,我就协会成立十年来的工作及《绵阳保险志》的编印作一个汇报和说明。
关于协会的工作汇报:
十年耕耘,
绵阳保险业成果丰硕
众所周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10月20日就组建了我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是好景不长,58年停办,直到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营业。绵阳到96年前也只有一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0年也只有4家保险公司,2003年底达到10家。为了加强行业的管理和自律,四川保监局要求绵阳筹建保险行业协会,2003年12月10日,绵阳市保险行业协会应运而生,也是在这里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我为会长,并聘请常务副市长蒋仁富同志担任荣誉会长。省保监局领导、钱鹏霄副市长代表蒋仁富同志到会讲话并祝贺,到今天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是我市保险业发展壮大最快的十年,是保险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是保险业改革开放推进最好的十年,也是保险业加强内控、防范风险、服务民生、助推经济、稳定社会、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最大的十年。可以说,协会成立十年来我市保险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保险机构如雨后春笋,队伍不断壮大。
10年前全市保险机构仅10家,县域保险机构25家,保险中介一个没有,从业人员约4000多人。到目前为止,绵阳的市级保险机构已达44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9家,人寿险公司25家,保险中介公司约15家左右,县级保险机构103家,保险从业人员近2万人,另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00多个,比十年前增加5—10倍以上,除成都外居全省市州之首,现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主体众多,网点遍布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竞争格局,可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老公司焕发青春,不断做大做强;中华、大地、天安财险、人民人寿、新华人寿、太平人寿、生命人寿等稳中求进;中国人寿财险等新公司进入绵阳市场表现不凡。
2、业务蓬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全市保费收入9个亿,保障风险不足2000亿,缴纳税金不足2000万。到今年底,我市保费收入将突破50亿元大关,风险保障水平将超过2.5万亿元,年上缴税收2亿多元,每年将解决新增就业3000—4000人。保险费收入、保障水平、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对社会的贡献度在全省除成都外,历年排名第一。
3、有效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经济补偿方面的功能,每年全市将处理30—40万件理赔给付案件,给赔付金额约在15—20亿元左右;二是积极开办“三农保险”服务三农。2007年在全市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8年在盐亭和安县推行农村人身小额保险试点。经过几年试点,目前这两大保险已在全市普遍开展起来,而且扩大到林业、蔬菜、奶牛、水产养殖、水果等方面。今年1—10月,小额保险共收入保费3500万元,同比增长40%,承保90多万人,保障金额220亿元,处理赔案6252件,给赔款1460万元;政策性农险收保费12200万元,处理赔案2万多件,赔款金额12178万元。三是积极参与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校园责任险、公众火灾责任保险等。
4、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内控制度逐步健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从核心业务到办公系统全部实行电子化处理,财务实现零现金管理。二是在承保、理赔系统建立了严格的服务规范和流程,提高了承保、理赔时效。三是建立了客户服务机构和队伍,增添了服务设施,在服务手段和方式上创新、简化程序、送服务上门、增加超值服务等,提升了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好评,近几年解决车险理赔难就收到很好的效果。十年来,绵阳保险业在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参与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5•1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十年探索,
绵阳保险行业协会成绩显著
协会成立时,我还是中国人寿的总经理,会长属于兼职,2005年下半年退下来后,我才作为专职会长。成立之初,我们参照省保险协会和其他行业协会的作法和经验进行组建,按照章程要求,成立了秘书处、财产险专委会、人寿险专委会、银邮代理专委会等机构,拟订了办事规则,明确了职责定位,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协会不是党政机关,也不是企事业单位,它是一个自律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其主要职能就是行业自律、维护权利、协调服务、保险宣传,在党政机关和保险企业之间起好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整个保险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又好又快的发展。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主要是在履职尽责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保险市场。
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协会的基本职能,也是协会的首要任务。针对影响全体会员共同利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和签订了一系列行业自律公约:如《财产险自律公约》、《人身险自律公约》、《银邮兼业代理业务自律公约》、《代理人管理自律公约》、《代理人考试自律公约》、《机动车险业务自律公约》等。对违规违法,严重侵害保户利益和保险公司利益的人,实行行业退出机制,建立了征信《黑名单》制度。为了抓好自律公约的执行,一是每年要组织一、二次交叉检查,二是协会进行明察暗访,三是通过投诉案件进行查处,对查出的违反公约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对严重违约的公司按公约规定进行经济上惩戒,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随着县域保险机构的增多,为规范县域保险市场,由市金融办牵头,协会相继在江油、梓潼、三台、盐亭、安县等地成立了保险自律协调小组,各地自律协调小组在协会指导下,在当地金融办的领导支持下开展行业自律协调工作,收到了很好实效。十年来我们已处理几十家公司,惩戒金额在10万元以上。
2、加强维权意识,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协会从成立之时起就建立了保险信访接待、咨询投诉案件处理机制,成立了机构、安排了工作人员,建立了立案、处理回访制度,每年要接200件以上,做到件件有着落,而且不出现反复投诉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为加强保险纠纷案件的处理,与中级人民法院一起建立了绵阳市保险纠纷案件调解办公室,聘请了一部分调解员,由中级法院颁发证书,对保险纠纷案件实行事前、事中、事后调解。近两年为解决绵阳城区交通拥堵、机动车事故的快速处理,配合市交警支队在绵阳城区建立了两个“交通事故快处中心”,起了很好的作用。全省十多个市州来绵取经学习,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在绵阳召开了全省现场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协会维权当然也要维护保险公司的权利,这些年我们与公安、工商、法院、税务、卫生、教育等部门建立了协调联系机制,帮助保险公司和保险员工维护正当合法权利,做了大量工作。因为协会就是保险公司之家、保险员工之家,他们的权利也理当受到保护,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好评。
3、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发挥协调职能。
协会的具体工作就是为会员单位服务,要搞好服务,必须发挥好协调职能。十年来我们主要在“协”字上做文章,搞好协商、协调、协助、协作,做到有为有位。协商各种不同意见,求大同、存小异,达成共识;协调公司与政府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公司与员工之间、公司与社会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沟通渠道,反映诉求,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2006年协会成立机动车承保中心和摩托车、低速汽车承保中心(至今还在有效运行),实行上户、年检、纳税、保险一条龙服务,不但方便了客户服务,也规范了市场,协调了业务发展。十年来协会共组织代理人资格考试6万多人次,为行业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协助各公司处理信访投诉、案件纠纷、增员考试等棘手问题,为保险业求得一个优良环境,最终达到协作共赢。同时,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信息的沟通、数据的传递协会全力承担。因为绵阳没有保监分局,协会还代行了许多行政职能,“5•12”地震期间,受市政府委托接待了中国保监委主席、副主席,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超、万峰,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民生人寿董事长谢伯杨等几十批中央、省级保险系统的领导。传达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安排市上布置的工作,反映保险公司诉求,每年市政府都要召开一到二次保险工作座谈会,市金融办组织协会一起搞几次调研,出席各公司的开业典礼、总结表彰、公益活动等,使政府和企业相处融洽,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市场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所以到绵阳来的保险公司特别多。
4、积极发挥宣传职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绵阳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保险意识的提升。我曾经在市委宣传部工作过十五年,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这些年我们和绵阳的宣传系统、各新闻媒体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协作体系,既请他们宣传保险,也请他们监督保险。协会成立以来,请市委宣传部牵头已召开了多次新闻媒体与保险公司的座谈会;每年“3•15”消费者维权日活动,协会都要组织所有保险公司与市消协、绵阳晚报等单位在人民公园广场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十年来没间断过。在宣传上一是宣传保险在服务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和成就,积极展示保险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宣传保险产品和服务,突出“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保险核心价值理念;三是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四是宣传保险的好人好事;五是通过媒体反映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促使保险业不断改进工作。这些年,绵阳的宣传系统,各新闻媒体(包括各县市区)为保险业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在“5•12”后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对保险作了充分的宣传,使当年的保险业务增长30%以上。今年7月8日全国首个保险宣传日活动,绵阳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积极行动,帮助绵阳保险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绵阳电视台在新闻聚焦栏目中作了专题报道,广播也作了一周的宣传。我写的《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答记者问在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登载后,《人民日报》、《求实》杂志还专门来函征求意见,要求在他们官方网站登载。2007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金融办、市社科联和市保险协会还联合召开了我市,也是我省首次“保险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炜同志亲自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后由市委宣传部编印了论文集,市社科联在其办的《绵阳论坛》上刊载大部分论文,对指导保险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开了全省保险理论研讨的先河。
在2008年“5•12”地震后,协会在三个月以内编发了七十多期“抗震救灾快报”,通过绵阳保险网站、办公系统和纸质文件向党委、政府各部门反映保险抗震救灾事迹,受到了保监委、省保监局的肯定和表扬,也得到会员单位和社会的好评。七月底协会就举行了保险界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和召开“绵阳市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英模和先进工作者,会后编印了《绵阳市保险业抗震救灾先进事迹》专辑,印发几千册,反响很好。
为了弘扬保险业诚实守信、服务民生的行业精神,协会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召开一次全行业“保险之星”表彰大会,今年已召开第五届了。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除进行奖励发给证书外,还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彰显保险正能量。
十年来协会在全省协会中创造了十一个第一:第一个实行保险征信“黑名单”制度;第一个实行“保险业定点医院”制度;第一个实行评选召开“保险之星”表彰大会制度;第一个召开“保险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第一个自建绵阳保险网站;第一个召开“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并出书 ;第一个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市级保险工作座谈会;第一个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小额保险总结推动大会”;第一个与市中级法院合作建立“保险纠纷案件调解办公室”;第一个与市警支队合作建立城区“交通保险事故快速处理中心”;第一个编写市级保险志。十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各新闻媒体没有接到反映协会问题的投诉案件。虽然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也得到上级好评和行业拥护,在全省也是办得最好的保险协会。2006年绵阳市被省政府授予保险先进市称号,刘东副市长代表所有市州在全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绵阳市保险协会也受到了省政府表彰。协会三次获得四川省民政厅颁发的优秀社团组织奖,2008年被评为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绵阳保险业的发展和协会工作成绩的取得,一是靠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二是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三是得益于宣传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四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五是靠全市保险员工、保险代理单位的辛勤工作。协会的工作还得益于绵阳社团管理机关绵阳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帮助,全体会员单位的拥护和支持,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诚挚的谢意。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期许
一是改革创新不足,无论是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服务体系、监督体系改革力度不够,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产品创新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当前国家重视的环境污染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公共安全责任险等,亟待开发。
二是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城乡之间、险种之间、公司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城市发展远远好于农村;险种上财产险机动车一险独大,寿险上银邮代理业务占比过高;公司之间,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一司特大,有的举步维艰。无论产险寿险,前4位公司占据80%市场份额,后十多二十个只占20%份额。
三是经营管理上问题比较多,反映在保险业务发展很快,但保险盈利水平和创费水平下降,给保险消费者的回报率不高。
四是领导班子建设、员工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公司走马灯式地换领导人,造成领导班子不稳定、员工队伍不稳定,业绩就更不稳定。在职工培训教育上舍不得下功夫,员工素质亟待提升。
我们决心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在协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和宣传工作中进一步改革创新,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在省保监局、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努力创建一个经营秩序规范,行业自律诚信,保障力度充实,服务水平领先的保险行业,为绵阳市经济社会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