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指出,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当前形势下,在国内外经济运行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稳健货币政策这一基调短期内应该不会发生改变。面对经济发展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在政策“预调微调”上做足文章。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增加用于民生的政府支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减税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应根据存贷款情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进行适度调整,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定领域;利率的调整兼顾未来一年通胀平均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贷款利率和民间借款利率、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利率间的较大差距;人民币汇率应实现在一定合理水平内的双向波动,结束人民币单向升值状态,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也有利于促进出口增长。
货币政策是银行的晴雨表,是银行贷款投放的指南针,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说明央行收紧继续“银根”,必然对银行贷款投放规模、节凑、增收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削弱了对“三农”和地方经济的支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出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味着农村信用社自己可以控制的贷款规模的减少和节凑的减缓,农村信用社在不能增加贷款投放量的情况下,必要时只能通过调整优化贷款结构来稳定老客户,对新客户和那些需要支持的客户可能爱莫能助,可能极大的削弱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进而影响多地方经济的支持。
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增效难度。首先,现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较高,一方面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负债成本,增加了应付利息,以致增加了营业成本;另一方面较高的贷款利息水平,增加了客户融资的成本,降低了客户融资的积极性,同时也放大了贷款投放风险。其次,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控制贷款规模和投放节凑;而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收入比较单一,中间收入占比低,主要收入来源存贷利息收入,必然减少利息收入。
延缓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速度。根据相关会议精神和央行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对于农村信用来说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一方面金融政策要求严格控制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凑;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贷款的需求却很旺盛。首先,这一政策限制刚性要求和需求相对旺盛的矛盾使农村信用社被迫要求在存量客户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可能影响业务的发展的速度,其次,必然遭遇央行的贷款投放计划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省联社)贷款投放计划的相“撞车”,贷款节凑把握,引起基础农村信用社政策“执行难”,并且影响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农村信用社年底经营等级达标的考核,同时,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各项指标的完成也颇有影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