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亲属、战友、同志
他们是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相关者
他们是重大事件亲历者、重大工程参与者、重大成果创造者
我导演了《外来妹》
讲述人:成浩 电视剧《外来妹》导演
在某种程度上,《外来妹》的出现有一个很特殊的历史背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发达,大量的外来妹进入珠三角,探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她们有付出,有收获,也有很多悲伤和失落。我被她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感动了,本着现实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创作,拍摄了电视剧《外来妹》。1992年《外来妹》播出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邓小平南巡。当时,正是从这些外来妹的身上,很多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未来。
现在回顾,《外来妹》红火起来,除了电视剧本身的制作很好看,大家爱看的还是广东的生活,从中在思索中国前进的道路,《外来妹》很好地契合了时代节拍。那时候我刚拍完《商界》,第一部真正反映广东经济、社会现实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很轰动,因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忠实地表达了老百姓想过好日子、想改革、想开放的心态。
小平同志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讲述人:张闯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副经理
1968年,我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北票矿务局工作,下过井,挖过煤,一干就是7年多。有一次来北京开会,我去清华母校拜访当时的工物系主任张礼教授,他兴奋地告诉我:周总理有批示,高能物理研究要上,我们已经把加速器专业毕业的同学们推荐给了中科院高能所。几个月后,我收到了高能所的调令,同期到达的,还有一批有着类似经历的年轻人。
1980年8月,我从美国学习回国后,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和科学论证,中国科学院向国家正式提出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计划。小平同志听取这个方案后非常高兴,表示:“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1984年10月,小平同志亲自到高能所为BEPC工程奠基。
在BEPC建设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调束工作十分艰辛,开始时,需要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进行,紧张的时候一连几天就在中控室度过。1988年金秋,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再一次来到高能所,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刚建成的BEPC,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几十年来,BEPC走过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心,党引领我们走进了科学的春天。(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