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从班主任何超老师那里知道,有这么一位同学,他来自地震灾区,他感恩生活的给予;面对困难,他勇敢坚强地面对。他就是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一年制建筑二班同学朱梵荧。
理解父母,“他们都很辛苦”
与大多数90后的同学不同,朱梵荧显得更成熟,更懂事。他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不易。
父母务农,还要供他和姐姐上学。父亲还要负担婆婆爷爷的部分生活开支,年迈的外婆和父母一起生活。朱梵荧说:“他们都很辛苦。”父母除了务农,就是在村里的石板厂打工,补贴生活。明知外面的工价高些,也不能外出。
小学6年级的时候,朱梵荧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始跟着父亲到村里的石板厂打工,当时他只有12岁。所做的工作是把切割好的页岩手工加工成块。当时一天下来,能挣30-40元。现在假期,他一天能挣到70-80元了。所挣的钱,由母亲去结帐,然后根据需要安排。
现在90后的孩子多数是向父母伸手,还有的同学更是挣到了一点钱就是买零食,或者去玩。朱梵荧说“父母平常要给我交学费,供我生活上的一切开销。相比起来,我挣这点钱不算什么。由母亲结帐,家里安排是应该的。”
总理的话“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才”
“5·12”地震中,朱梵荧家受损不严重,只是墙面有些裂口。地震的时候,北川中学震毁,当时他正在上初三。学校迁到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因此,他高一、高二都在长虹培训中心学习和生活。
在地震中有的同学没了胳膊,有的没了大腿,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有位同学地震中失去了双手,就用脚趾学着写字,他的勇敢和坚强,感染着无数的人。
朱梵荧有一位表妹,地震时在北川中学上学。震后失去联系,不知死活。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温总理去看望她,才知道她还活着。
温家宝总理对“5·12”重灾区北川非常关心,多次来到同学们中间,给他们打气。2008年9月1日,温总理更是在长虹培训中心主持了北川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同年11月来到板房鼓励同学们积极面对生活。2009年1月24日到长虹培训中心过年。2009年秋季再度来校看望高一新生。
2008年11月27日,温总理正好来到了朱梵荧所在的班上。这个日子,他清楚地记得。温总理慈祥的笑容,坚定的话语,永远响在他的耳际。“越是坚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才”,这句话将永远鼓舞着他,勇敢面对一切困难。
谈《士兵突击》,“要珍惜机会”
在家里,朱梵荧见啥做啥。上初中的时候早上起来做饭。看到父母孝顺长辈,他说父母是自己的学习榜样。
和许多男孩子一样,他也喜欢英雄故事,看过《亮剑》、《士兵突击》。说起《士兵突出》,朱梵荧说,班长史今给许三多机会,他懂得珍惜,凡事尽力做到最好,后来终于从一名落后分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说起同学,他说,同学们团结,助人为乐,勇于表现自我,这是不错的。然而个别同学纪律涣散,不听从安排,或者表面答应,事后敷衍,这些都不好,感觉是越活越倒退了。另外,有些同学心里是爱父母的,因为面子问题,或者因为一时不快,表现出来的是不体谅父母和老师,和他们对着干,这很会让人伤心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