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北川民俗喜庆龙年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2-05  发稿编辑:景秀丽

喜迎新春, 北川万人民俗巡游闹热新县城

龙年春节前,北川新县城巴拿恰门前,伴随着一阵热情洋溢的腰鼓声,北川新春民俗万人大巡游活动开始。此次共有42支巡游队伍以及当地居民、游客等上万人参加了巡游。队伍途经北川新县城茅坝街、滨河北路、禹王桥、石泉南街,全长2.5公里。巡游队边走边演,居民们沿路观看,整个新北川县城都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欢乐中。

漩坪乡的皮鼓响声震天,片口乡的高跷狮子精彩绝伦,青片的龙灯、马槽的唢呐、白什乡的板凳麻龙等,这些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出现在巡游中。而曲山镇的羌绣表演、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的口弦表演和禹里乡的“大禹出征”以及北川三所中学四百名学生同时吹奏的羌笛《坚强的北川人》,更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在古老悠扬的乐声中,在美妙绝伦的画面里,重温了北川的历史,解读了北川的现在,看到了北川的未来。

巡游队员们个个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激情的萨朗和悠扬的口弦、羌笛声穿插其中,让人目不暇接。

精彩的表演,使得前来围观巡游的群众将巡游队伍所经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北川擂鼓镇居民刘先惠说:“巡游的羌舞跳得好,羌歌很动听,羌味好浓郁,感谢全国人民对北川人的关爱和支持,希望大家都能来这儿和我们一起过年。”

71岁的熊又国老人告诉记者,他家住安县黄土镇,女儿出嫁后来到了北川,当天专程过来看闹热。“北川新县城建设得太好了,今年的羌族民俗巡游太好看了,那些民俗我还是当娃儿时看过的,但当年没得这么好看。”

巡游结束后,北川相关领导还通过央视向全国人民拜年,向援建北川的山东人民拜年,表达北川人民的感恩之情。

欢度新年,“端公皮鼓”祭祀表演求风调雨顺

大年初三下午,在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里,清脆的鼓点响彻羌山新城,欢快的舞步跳出新年的喜庆。来自北川陈家坝的74岁老人蒋国斌穿着黑白蓝相间的羌族服装,拿着缀有彩带的木棒,指挥的陈家坝端公皮鼓队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欢呼。

据北川陈家坝乡乡长曾荣富介绍,羌族的羊皮鼓是羌族宗教仪式用的打击乐器,又名“羌铃鼓”。曾乡长用诗意的语言说:“一张羊皮鼓,你敲打了一万年。光阴轮回中,你就成了部落寻路的鼓点。一顶猴头帽,你佩戴了一万年。岁月悠悠中,你就成了部落寻路的罗盘……”

蒋国斌家住陈家坝乡太洪村,今年春节前,他得知北川新县城要进行民俗文化巡游和展演后,提前十天就将乡里各村的20名皮鼓队员召集起来,组织训练。这批队员最小的是只有18岁的大学生董耀,董耀说:“我在西昌读大二,羊皮鼓舞是北川特色,作为北川年轻人,我该多学点北川羌族传统的文化。”

蒋国斌对记者说:“沿于祭祀的北川单面羊皮鼓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羌山皮鼓是丰收的喜悦,是大地的吉祥,是永恒的歌唱,至今还用于民间祭祀和娱乐演出等。蒋国斌从小就跟着大人学打羊皮鼓,每逢祭祀、过节、春耕等都要打,这次来表演是庆祝过年,更是要表达对全国人民的感谢之情,没有他们我们哪能克服那么大的困难哦。过年了,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说到这儿,蒋国斌突然大手一挥,声调提高,对着麦克风大呼:“大家说,是不是?”“是!”皮鼓队员们和周围的群众齐声喊道,气氛热烈。

北川的大学生村官小陈用摄像机拍摄下了“端公皮鼓”祭祀表演的整个过程。她告诉记者,她要将这个画面与80后年轻人一同分享,让他们也感受到古老北川深厚的文化积淀。

北川新县城,外地游客喜看老北川的过年民俗

龙年春节期间,在北川新县城这座“5·12”地震后唯一一个异地重建的县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游览在这个全国最新的县城里,喜看老北川的过年民俗。

大年初四中午,在巴拿恰商业街“青竹寨”食店前,游客们围着一个身着羌族节日服装的小伙子,看他表演炒板粟。而羌家小伙身旁的青石墙上,则挂着10余幅装裱在小玻璃镜框内的素描,分别名为“羌家水磨”、“碉楼后院”、“震前印象”、“吊脚楼”等。而旁边名为“羌文化展示”墙上则挂着古老的“吊锅杆”、“水磨漆刀”等北川羌家用品。来自云南昭通市的高先生,抚摸着墙上的“吊锅杆”,深情地对同行朋友说:“看着这‘吊锅杆’,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在北川深山里当知青时过年的日子……”

那位羌家小伙名叫孙家军,2011年春节前搬进了北川尔玛小区,2012年元旦前,在新县城里开了这家羌家风味浓郁的“青竹寨”小食店。孙家军在美术学院学过绘画,他对游客们说:“这墙上的画是我画的,那墙上的羌家生产生活用具是我从老家北川漩坪乡烧房村里寻回的……”

置身“青竹寨”食店里,这里全是青竹装修,品尝着鸡汤蕨根粉条,吃着荞麦四角肉包,高先生激动地说:“这些都是老北川过年时爱吃的玩意儿,我是好多年都没有吃过了,今天算是在北川新县城里吃得尽兴了。”

大年初五下午,在新北川文化中心剧场里,重庆游客张先生和亲友观看了羌族情景歌舞《禹羌部落》。张先生说:“这台演出再现了神秘的禹羌古风,观赏性强。”张先生是位音乐爱好者,30多年前,他曾随父亲在过年时到过北川青片乡的亲戚家里玩,见识过当地过年组织的“坐歌堂”民俗活动。张先生说:“禹羌部落的歌舞表演,让我找到了儿时在北川‘坐歌堂’的感觉,而且现在的北川歌舞民俗表演更有过年的味道。”据悉,自2011羌历年后首演的情景舞台剧《禹羌部落》在龙年春节与外地游客见面。

为了展现老北川过年的热闹“把戏”,北川为游客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包括迎新春文艺演出、焰火篝火晚会、民俗文化展示、精品剧目展播、特色年货展销等,游客还可以和羌族儿女一起跳起热情的萨朗。正月初一到初六,在北川新县城的禹王广场上,羌族民俗表演,包括原生态萨朗、皮鼓、山歌、羌笛、推杆、口弦、扭棍等,以及白坭乡竹梆队、青片乡龙灯队、白什乡麻龙马灯队、墩上乡许家湾十二花灯队、禹里乡皮鼓队、片口乡高跷狮子队表演,同样赢得了游客的喜爱。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北川采访,看见外地游客和北川群众一道,徜徉在新县城的禹王广场里、禹王桥下、抗震纪念园和北川文化中心剧场里,观看新春焰火篝火晚会、民俗文化展示、精品剧目展播。他们在巴拿恰商业街的羌式建筑里,品羌乡小吃,购着羌绣、山货、腊肉、羌茶等,感受着北川人民住进新县城后的好日子,分享北川涅槃重生和羌族百姓过年的民俗生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