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1至8月绵阳新签约项目119个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10-11  发稿编辑:韩春梅

 今年以来,绵阳紧紧围绕构建“587”重点产业体系,强化圈链思维,创新精准招商机制,推动内资外资协同发力,全市经济合作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至8月,全市新签约项目119个,投资总额达828.88亿元。上半年,全市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额位居全省第二位。数据背后,是投资绵阳的热度持续攀升,更是产业生态与招商机制协同发力的生动体现。

 

□记者 唐甜

 

创新机制与精准招引双轮驱动

 

构建“大招商”格局

 

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系统性的机制创新。绵阳以建圈强链为主线,出台《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协同招商方案,分链制定精准招商“四张清单”,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方向、压实责任。

 

在队伍建设上,打破常规“全员卧倒、打散重组”,对内组建“1+5”产业科室对口服务“587”产业链,在招商一线锤炼干部;对外联合区县、链主企业组建7支招商突击队,并建立首批77人招商引资专家智库,形成“专业研判+一线攻坚”的协同机制。

 

如何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完善机制+精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招引、落地、服务、统筹”全流程,我市创新建立项目促进、驻外招商、晾晒比拼等“五项机制”,通过月度调度压实责任,全面激发干部“拼、闯、干”的劲头。在精准招引方面,推行“一企一方案一专班”攻坚头部企业,成功引进森帝流体管路、天数智芯西南总部、科大讯飞信创算力基地等10个高能级项目。世界首款量产仿人机器人企业优理奇从对接到达成合作仅用40天,“绵阳速度”背后,正是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体系的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激活存量带动增量,联合富临精工、长虹美菱等本地链主开展靶向招商,推动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子绵阳,并促成浙江永贵、中广核等龙头企业追加投资。今年以来,93个建圈强链项目成功签约,占比近八成,产业链韧性与集聚度实现双提升。

 

平台赋能与服务护航多措并举

 

项目转化“加速度”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绵阳也更加注重“请进来”的实效与落地服务的精度。我市积极借助高端平台扩大“朋友圈”,依托西博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国家级平台,开展“专业化展览+沉浸式考察+专场推介”组合拳,推动一批新赛道项目成功牵手;针对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特色领域,则举办11场“三招三引”小专场对接活动,并通过链主企业生态对接活动挖掘意向项目20余个。

 

外资招引是绵阳扩大开放的重要一环。通过“外资、外贸、外事”三外联动,我市先后赴德国、俄罗斯等地开展“绵动全球”出海招商,并邀请30多个国家(地区)的商协会和企业来绵考察,链接外商资源200余家。既要引得进,也要服务好。通过聚焦热点领域攻坚和优化营商环境,卡塔尔扬帆贸易工程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新注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家,推动利润再投资,全市外资基本盘持续巩固。

 

项目签约只是起点,落地投产才是关键。绵阳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重大项目、会见重要客商,高效推动惠科Mini-LED、星际荣耀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项目快开工、快投产。为确保项目转化提速,我市建立三级调度机制,对重大签约项目分级调度30余次,对重大平台活动签约项目跟踪问效。此外,通过开展企业家“早餐汇”、签约项目“回头看”、外资圆桌会等一线服务,主动送政策、解难题,真正实现了向精细化服务要效率、要动能。

 

随着“投资四川·中国(绵阳)科技城建圈强链产业投资促进活动”的举行,绵阳正以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更加创新的招商机制和更加高效的营商服务体系,展现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