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广角镜(六十一)——关注食品“瘦身”变相涨价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5-29  发稿编辑:景秀丽

       买的没有卖的精,在最近又得到了验证。在全国各城市,都有消费者反映很多食品通过“瘦身”,达到减量不减价的效果,以此来绕开发改委的“约谈”限制。此前,为了稳定物价,发改委在今年的前几个月频频约谈各行业协会。对此,发改委一直称:“约谈并非干预市场,约谈也不是不让涨价,而是要提醒他们遵守市场规律。”
       随着表示要涨价的联合利华被罚款之后,签字画押不涨价的公司们纷纷寻找其他的消化成本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变换包装。两家可乐公司在改小包装后说,消费者更喜欢少了100毫升的新包装。在我市沃尔玛、好又多两家超市看到,原来90g的康师傅方便面,现在已经减肥到了85克;罐装的乐事薯片,也从120g成功瘦身到110克;康师傅部分果汁饮料也变成了450毫升的苗条装。业内人士称,此前,因为各大方便面厂家集体涨价,国家发改委介入调查后规定,商家必须申报批准方可提价。现在,为了不大张旗鼓地涨价得罪消费者,各大商家则利用消费者对“缩量”不太注意的心理,采取“以减为增”的策略。
       一大型超市负责人分析说,通常厂商会通过三种方式达到调价目的。一是直接喊涨,如和其正凉茶;二是减肥不减价,即保持原来价格不变,在包装上调低容量,这是一些国际大牌惯用的手段;三是推出新品新价,既转嫁了成本压力,又完成了潜在的涨价任务,不过风险是新品要经得起市场检验。不少消费者并不注意饮料瘦身的事实。如果不仔细看,不少消费者很难注意到瓶身显示的容量变了。不少消费者希望能明明白白消费,饮料涨价可以理解,但应该告知消费者。一外地消费者针对可乐“瘦身”算了一笔账,按照原来每瓶600ml售价2.5元的标准换算,1ml单价0.42元,500ml应为2.1元,而换装后仍为2.5元,约涨价20%。
       不少公司均否认提价和“瘦身”来变相涨价,但他们也坦承,今年以来成本压力剧增。有业内人士分析,“瘦身”是出于市场占有率的考虑。如果直接上调价格,势必会冲击目的市场份额,而容量上的缩水,不太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瘦身” 则是个很讨巧的应对办法,一方面尽可能降低了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规避政策方面的风险。
       事实上,“隐性涨价”侵犯消费者权益。饮料“瘦身”这一手段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因近期民众对涨价异常敏感而被大量使用。方便面、雪糕、牛奶、薯片,有越来越多的食品开始加入了“减量不减价”的队伍。虽然商家在商品上都明码标注了含量,没有刻意侵犯消费者的权利,但是消费者依旧感觉受到了欺骗。根据我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规定,价格违法行为包括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与价格欺诈三项,“瘦身涨价”并不包含在内。这些明码标价标量的“瘦身”饮料是合法的,并不违反《价格法》的规定。这种行为就像是打‘擦边球’,虽然不违法,但是这种行为确实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消费的不明不白,这种行为有失诚信,影响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