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2月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亿万网民一起唠家常、话民生。总理两度与网友在线交流,并非偶然。政府联系群众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互联网是与广大人民直接交流的好平台。
我国网民已近4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已成为民声和民意的集散地,通过与网民在线交流,中央能更真实地感受中国民生,更广泛地搜集社情民意,聆听来自网络的原生态声音。在基层民意直通中央之时,中央也及时向网民传递了政府破解社会民生等难题的信心、决心。网络民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为公共决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当改革进入到攻坚期,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这些民生问题在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与经济的“高速度”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大多数网民希望通过表达和参与,让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民意,推动公职人员改进工作,督促问题和事件的公正解决。政府领导人通过问计网民,决策会更加科学民主,公开透明。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与广大网民平等交流。民生乃社会之本,领导者通过网络和百姓实现“零距离”沟通,是对民意的尊重、对于权力的慎重,也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体会到民生的温暖。
网民属于“体制外”群体,却有着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要求。他们表达的目的可能并不在于得到网友呼应,更在乎政府的态度,试图通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来实现自身诉求。政府需要充分尊重这一表达意愿,并积极加以引导。同时,要重视重大网络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全面提高网络宣传工作水平。对网民表达的意见、观点,作出及时回应,在互动中引导舆论。(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