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边在瞬间闪亮
——四川灾区农村信用社员工抗震救灾事迹速写
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特大地震给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巴中、阿坝等6个市州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惨重的损失。在危难之际,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那应对灾难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伟大精神,那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信念,那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和抢救集体财产的一个个动人情景,无不深深撼动每个人的心。
拼命三郎徐林
汶川无情的大地震,顷刻间把原本山青水秀的汶川县、茂县、理县蹂躏得满目疮痍,废墟座座,交通、通讯中断。地震发生时,正在成都参加会议的阿坝州办事处副主任徐林心急如焚,迅即通过电话对全州农村信用社的抗震救灾进行部署。他火速从受灾较轻的若尔盖、红原、九寨沟、松潘、黑水等联社抽调领导班子成员和精干人员,与办事处人员一道组成5个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分3路,于震后第二日分别从三江、松潘、马尔康方向,徒步奔赴灾区联社救援。
老天似乎在专门考验他们,12日的地震已造成都江堰进入汶川的交通、通讯全面瘫痪,而13日的倾盆大雨,对救援工作无疑又是雪上加霜。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此时的徐林,已将自己置生死于度外,心里牵挂着灾区职工的安危。面对前行的困难,他全然不顾余震不断、沿途山体垮塌、泥石流的危险,带着工作组历尽艰辛,徒步向重灾区汶川进发。他目睹了沿途山体崩溃,余震、飞石不断,数十辆车辆被砸,前后人员被砸死砸伤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面对着生死考验,他和工作组的同志没有退缩,克服脚板起泡、体力难支、饥饿煎熬向前行进.此时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到受灾联社。徐林一行赶到汶川联社不待休息,徒步100多公里,先后到三江、水磨、漩口、白花、映秀信用社看望职工。他一面鼓励职工沉着冷静应对灾情,指挥信用社抢救、转移人员、资金、档案;一面积极与进入灾区救灾的部队领导取得联系,请求部队尽全力保护受灾信用社。在16日凌晨5点,他又徒步从映秀返回汶川,并于当日下午3点急赴省联社汇报情况,及时传递前方灾情,为省联社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依据。徐林汇报完工作,未作休整,立即随省联社抗震救灾物资车队,经雅安、甘孜,于17日晚到达马尔康。在18日,他全面了解阿坝州农村信用社抗震救灾情况后,再次对抗震救灾工作安排后,又于19日冒着初通路段路基不实、飞石不断的危险,赶赴茂县察看指导救灾工作。
他毕竟是血肉之躯,震前刚做过手术不久,过度的劳累和焦急的煎熬,使他终于病倒,不得不住院。当省联社领导去看他时,他想到的还是灾区信用社的员工和集体财产安全,牵挂着另外几个组同志的安危。
“爱钱如命”的信合人
地震灾害中,那些朴实无华、护信用社的钱如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的信合人,在演绎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绵阳市北川县信用联社营业部邓家分社当班会计邱晓蓉、信贷员母光锐在地震灾害中,心里首先考虑的是集体的财产安全。在通讯完全中断,不知家人下落、不能与联社联系的情况下,他们以信合人无限忠诚的信念、忘我敬业的精神,于5月13日用两张床单,将近20万元现金和贷款账簿,像爱护生命一样,经过反复捆扎包裹后,用两个背篓背着往县城转移。他们冒着余震带来的恐惧,带着充饥的干粮,翻山越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艰难的行进途中,困了就地小憩;饿了,吃点干粮,心里想到的是尽快把帐款送回联社。他们途经曲山镇时,遇到海光村支书母贤斌正带领村民逃灾。已经累得要倒的邱晓蓉,委托倍受信任的母支书转移帐款,并约定在临近县城的任家坪会合。中午时分,赶到会合地点的邱晓蓉、母光锐才知道县城已被震为废墟,母支书也无法联系。身心疲惫的邱晓蓉想到近20万现金和贷款账簿未在身边,又不知道怎么去找,自责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此时,恰逢绵阳办事处救援小分队经过,协助邱晓蓉和母光锐很快与正在焦急寻找信用社员工的母支书碰头,当天下午,把近20万元现金和贷款账簿被成功转移到绵阳。
无独有偶,安县高川信用社员工面对信用社营业房垮塌,60余万元营业款存在危险的现状,全社员工和家属自觉加入了守卫队伍。在高川乡通讯和交通全部中断、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情况下,出纳员李建、信贷员贾勇商量,觉得这样守护不是办法,决定尽快将资金转移到联社。16日早上,李建与贾勇背着60余万元现金翻山越岭进行转移。信用社内退员工李发清得知消息后,就同李建的父亲李远德和个体户杨波主动加入运送的队伍。护送小分队以衣物、鞋子作伪装,用塑料编织袋将60余万元现金装好后,走出高川,翻越天台山,绕道沸水镇,一行5人和逃灾的村民一道,经过近11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于傍晚到达沸水,并与前来接应的联社主任刘泓冰会合,成功转移信用社营业款60余万元。
德阳绵竹市清平乡信用社身处险境的普通员工马代全,在已受伤、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坚守自己的职业责任,不顾自身生命安危,死也要去救库款的故事,体现出他一个普通人的感人魅力。已是“5.12”大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清平信用社龙王庙分社墙体倒塌,装有100万元现金保险柜被深埋。在主社守护的职工马代全心里非常着急,“那可是集体的财产,不能有任何闪失,万一有人趁乱把保险箱抬走了,后果不堪设想……”,马代全不敢再往下想,他急切请求到龙王庙分社去,尽快把库款安全地转移出来。 14日晚上,信用社紧急布置,决定15日早上去龙王庙分社转移库款。信用社主任考虑到马代全身体肥胖、行走不便,且体力不支,并已受伤,不让他去。谁知马代全急了,昂着头一句生硬的话震住了大家,“死我也要去,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15日凌晨6点,信用社组织五人冒着生命危险向着龙王庙分社进发。一路上,马代全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他拄着拐棍,一瘸一拐艰难前行,毫不示弱。大家冒着余震的危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龙王庙分社,挖出库款后立即往主社转移。马代全虽然伤痛在身,体力不足,但他坚决背了二十万的库款,克服困难,紧跟队伍,历时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清平主社,保证了库款安全。
生死时刻巧撤离
危难之时更显信合人的真情和勇敢,德阳市旌阳区孝泉信用社的员工,更是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生死时刻巧撤离、救护集体财产的壮歌。地震发生时,不到三分钟时间,孝泉信用社营业楼左半边瞬间垮塌,剩下另一半楼摇摇欲坠。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们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和应急能力。当一楼信贷员李荷光首先感觉到地震后,她边向外冲边大喊:“地震了!地震了!”与此同时,楼上楼下的员工迅速向大院撤离。当大家从危楼撤出刚松一口气,看到七十多岁的杨大娘还在三楼上不知所措,都急切地提醒杨大娘快跑。这时杨大娘才如梦初醒,颤颤巍巍地跑下楼,躲过了生死一劫。当所有人员正要撤离险境。但信用社大门已被跨塌的废墟堵住,只有翻墙从邻院出去。大家镇定自若,搬来一架木梯,你帮我扶,首先让老、幼、孕先翻墙,有序疏散。在翻墙时,杨大娘被刚才的地震吓得两腿发软,根本没力再翻越二米多高的隔墙。为了使杨大娘尽快脱离险境,信用社员工不顾个人安危,你推我拉,硬是把她救出险境。
人员安全转移,而信用社的公章、电脑等贵重物品都被困在楼上,集体财产将受到严重损失。这时,守押大队的卿尚城自告奋勇、上楼抢救公章和财产。卿尚城了解到公章存放位置,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地走上了危楼。此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屏住呼吸望着危楼的动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看见卿尚城轻手轻脚、小心奕奕地将信用社公章全部拿出,便快步如飞地下楼。经过上危楼取公章这一尝试,卿尚城对危楼的情况心里更加踏实。看到计算机等贵重物品还在楼上,他决定再次上楼抢救财产。在信用社组织下,他和信用社主任、副主任等10名员工,几次冒险到危楼,抢出台式计算机5台、手提电脑2台、复印机1台及大量重要的信贷档案资料,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
瓦砾堆上守护神
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信用社的曹雪莲,一个孱弱的32岁信用社女职工,在强震后的瓦砾中,守护信用社的财产,撑起了木鱼信用社的半边天。
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全镇楼房坍塌,一遍废墟,人们急匆忙逃生,哭喊一片。正在休假的曹雪莲想起信用社的同事和财产安全,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来到信用社楼前,所幸信用社没有人员伤亡。面对垮倒大半边的营业楼,她想到的是里面的帐款,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和另外两名员工义务反顾地坚守在信用社门口,和大家商讨下一步行动,尽全力保护信用社财产。
由于强震后道路、通讯全部中断,曹雪莲和同事们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也无法向上级报告,大家只能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围在信用社门口防止不测。入夜了,停电了,不能坐,无法睡,到处一片恐惧的氛围。她从朋友那儿借来了一件衣服、一张毛巾和几条单薄的木凳,几个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战胜黑夜的恐惧和对亲人的担忧,在漫长的黑夜中全力克服睡意,提高警惕,分辨黑暗中的脚步声。在第二天则烈日当空的高温下,她仅靠一张短短的毛巾来遮阳,捡路边别人吃剩的方便面支撑,身体严重缺水,并在多达上百次余震的坚守岗位,等待救援。就这样,曹雪莲和她的同事坚持了3天,在瓦砾上日夜默默地守候着信用社,确保了库款、重控以及有价单证和档案的安全。尽管其间发生了上千余次的余震,但曹雪莲和同事们都没有离开信用社现场一步,直到救援队伍赶到。
地震灾害已经过去,四川信合人那大智大勇、无私无畏、赤胆忠诚的光辉形象,那一个个数不完的感人故事,却久久地镌刻在人们的心里,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的震撼人心,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大灾何惧,大爱无边!” (蒲天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