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蒋琳琳
电梯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光电产业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富乐花乡”、万鸿生态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大田国际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回首游仙走过的“十二五”岁月,这是拼搏奋进的五年,也是游仙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更是收获硕果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游仙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巩固和扩大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加快建设科技新城,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98.43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19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0158元增长至2015年的37255元,年均增长13.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预计由2010年的18:51:31调整为2015年的14.2:56.8:29。
探路军民融合
发展势头“步步高”
走进石马镇科莱电梯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工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以前电梯出现故障,需要40分钟才能发现故障,现在采用我们的电梯信息管理系统,10秒钟就能发现。这也是电梯产业在‘互联网+’和军民融合上的一个典型运用。”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勇介绍,三年前,这里仅有中物院下属的科莱电梯一家相关企业。从做内销起步,有技术和人才优势,随着融合发展深入,科研实力显现后劲,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游仙区以科莱电梯为首,在石马镇征地1000亩,建成了中国科技城电梯产业园。如今,园区已集聚了5家电梯整机企业,26家配套企业,2015年产业园电梯产量超过5000台。
五年来,游仙立足工业强区,拓展发展空间,在城南基本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光电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电梯产业园、特色化工产业园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初步构成南区、北区、东区“一中心三组团”格局。
游仙禀赋知识、科技、人才、项目等优势,探路军民融合的“国家使命”,加速军转民,民参军进程。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很多高科技民用产品都源自军工技术。以特高压大尺寸绝缘构件为例,此前国内市场都被德国产品垄断,东材从一项为潜艇研发液氧储罐的军工技术出发,研发出了替代产品,随后国外产品的售价从1万美元降到1万元人民币。3年来,仅这项产品已累计为东材集团带来8000万元的销售额,军品技术成为民品市场的先导。
目前,游仙区已有军民融合企业28家,该区即将启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等,预计到2020年,整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入驻军民融合企业达到120家,总产值500亿元。
新闻链接:十二五期间,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5年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园区拥有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户,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3户,10亿元以上企业7户,东材科技成长为10亿元以上企业,铜鑫铜业成长为50亿元以上企业。
强化基础设施
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隆冬时节,走进五里梁的新材料产业园,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公交车站、电网迁改工程等基础设施正如火如荼推进。去年,游仙经济开发区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35个,道路边坡护理、污水管网等要素保障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公交站5座;石马镇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创新投融资模式,灵活运用PPP等模式,计划启动电梯产业园二期公共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工作,同时配合市区完成科技城快速通道、二环路、省道205改线、七姓坝污水处理厂、涪江河堤、七姓坝雨污水管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热火朝天,城镇基础设施也不落下。早在2013年,魏城镇、忠兴镇等乡镇就开通了公交车,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近年来,游仙区深入开展城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舒适宜居的现代城镇。
在梓棉乡盐井坝村,“村村都通水泥路,灌溉水渠到村口,户户装上宽带网,网上购物啥都有。”张代胜一边念着顺口溜,一边和记者攀谈了起来:他以前在上海开家具厂,前年回老家过年看到家乡基础设施都建好了,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就卖掉家具厂回乡搞起了家庭农场,玩起了互联网,通过微信、淘宝等开启了农产品“私人订制”模式。如今,他家的粮食猪、生态鸡鸭、兔子、核桃、葡萄等农产品已经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
新闻链接:截至2015年底,全区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公路网总里程2053.042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694.815公里,增长51%。建成客运站点11个、货运站点33个。完成灌区渠系配套并对游仙区武引渠系、天星堰渠系、惠泽堰渠系节水改造。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达到95%,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76%;中型引水渠堰口门改造完成1座。全区实现城乡4G网络连续覆盖,宽带、电话通讯实现全覆盖。
加大民生投入
衣食住行有保障
从2015年9月30日起,游仙区2万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吃上了免费午餐。
对于万达学校2年级学生冯志祥来说,游仙区提前2年启动实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午餐计划,着实减轻了这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小志祥的父亲患有尿毒症,冯家为其治病已债台高筑。如今,小志祥的父亲每月需要4000多元治疗费,养家的重担全靠他母亲。“我们家已经给政府添了不少麻烦,全家2人吃低保,逢年过节,政府领导还到家里看望。如今,儿子读书不但没给钱,还享受免费午餐,感谢政府为我们所想。”小志祥的父亲说。
免费午餐计划,让这些孩子和家长们着着实实感受到“幸福游仙”的温暖。
让游仙区老百姓感到温暖的,还有该区试点的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他们创造性地将居民健康卡和新农合功能进行整合,建立起就医、缴费与新农合补偿“一卡通”的操作模式,不仅将原来的挂号、就诊、划价、缴费、取药、报账6个流程简化为就诊、缴费、取药3个流程,还可在缴费环节同步完成门诊减免、新农合补偿结算,特别是大病患者只需准备个人自费部分即可放心入院治疗,解决了群众“就诊难、先垫付、后报销”等关键问题,有效化解了“大病不敢看、看不起”问题。
2015年,游仙区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惠及民生”的工作思路,直面改革热点,扎实推进20项上级安排部署的改革试点任务,自主创新21项,出台部署具体改革举措104项,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为游仙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新闻链接:十二五期间,游仙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2万城乡困难群众享受低保,6906名学生获得助学资助536万元,184名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118万元。
回眸“十二五”,游仙找准发展定位,结合“游仙元素”,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这最终的效果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