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通常是腐败的高发期,是行贿受贿的“黄金”时节,纵观发生的许多腐败案件中,打着节日的“幌子”戴着“慰问”的帽子行腐败之事的大有其在,因此,节日反腐成了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
在中秋、国庆双节即到来之际,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在2周內连发3道禁令,严禁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利用公款请客送礼,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领导干部的形象。其時间频度之密,措施要求之严,反腐力度之大,可以说都是空前的,彰显了中央坚决反腐、建设廉洁政府的坚強意志和决心。(9月6日人民网)
为过一个“清洁”、祥和的“双节”,中央和各部接连发出禁令,三令五声强调节日反腐决心,为的是“正党风,纯民风,强社风”,给民众一片清风。笔者认为:中秋、国庆双节反腐,一是要防止“饼”中夹“馅”,搞 深水“炸弹”式的行动。中国历来就是礼义之帮,文明之国,节日相互道贺,互相慰问,这是朋友间、同志间感情的一种交流,是礼义文化的一种传承。但是,这种节日文化却被一些人披上了“色彩”,穿上了腐败的“衣裳”,中秋佳节买一盒月饼送送人无可非议,然而,有的人却搞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当,以金饼代替月饼,以钱盒换了饼盒,这种“深水炸弹”式的“礼风”必须根除。二是要防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巧立项目行为。双节期间,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让节日更有“氛围”,让部属感到节日的“温馨”,每逢节日都要发些礼品或过节费,如今,中央下了禁令,很有可能一些单位或部门会以“变”应“变”,为了防止纪检部门的审查,很有可能会搞一些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行为,以票据代替财物发放,以项目掩盖金钱支出,以上种种给纪检监察带来了难度,这就要求纪检部门在节日反腐监察时不要被假象迷了眼。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新京报对97位北京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教师节期间,近6成家长和学生仍准备送礼,送礼者大部分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的家长。礼品既有自制贺卡和画作,也有价值数千元的购物卡、加油卡。受访家长中,准备的礼品价值最高的达3000元。(9月10日人民网)
由此可见,节日腐败已经深入基层深入民众,节日反腐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配合,人人参与,全党齐心,只有这样,才能还社会一滩清水,真正使腐败无根可生,无地可长。(涪城区组织部 谢清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