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发挥科学课实验教学优势 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6-30  发稿编辑:韩春梅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课程课堂化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的是要发挥实验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对实现科学课程目标具有重要地位。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这两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有些应该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也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多动手动脑,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听和看现象,而使学生主动去想去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展,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所学知识密切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课外小组中,让学生积极动脑,如涉及化学小魔术,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以及社会上采取科学现象进行咋骗、迷信等活动的现象;也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课堂中知识进行扩展、补充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学生课外兴趣活动一定要组织好,让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准备要充分,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要节约药品、器材等,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总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识面宽,视野开拓,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深化科学教学改革,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关键。
(绵阳市御营小学  常青)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