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努力实现党员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教育的观点是基于对国情、党情的基本判断所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工作的指导思路,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对于促进党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党群力量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把关系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文化的生存发展命脉在人民群众,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中,才能走向繁荣。群众路线运用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切实履行“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之职责。
一、文化惠民是我党早期在文化方面走群众路线的积极探索
回顾我党的历史,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文化上亦是如此。我党坚持在文化上走群众路线,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1942年,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对文化的方向有了明确的定位,那就是要“民族化”、“大众化”,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当时的延安文化界,知识青年较多,这些青年饱含爱国激情,但在思想上存在小资产阶级意识,在行动上存在自由主义,在文化上脱离群众。很多的文化工作者不愿意接触劳动人民,认为劳动人民是下里巴人。而劳动人民也讽刺文化工作者“戏剧系的装疯卖傻,音乐系的哭爹喊娘,美术系的不知画啥。”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化群众路线的讲话,对文化工作者触动很大,他们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与工人农民结合、与战士相结合,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送去了喜闻乐见的文化。一九四三年推出的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标志着解放区真正开启文化惠民活动。该剧第一次让农民成为主角,展现了翻身农民的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解放区的文化惠民举措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这以后,文化工作者放下架子,把身子俯下去,专心搞“文化惠民”, 真诚地讴歌群众生活,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孙犁的《荷花淀》、新编歌剧《白毛女》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二、新时期的文化惠民就是要文化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
现在,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没有同步,没有跟上物质生活发展的步伐,因此我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将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格局中,规划了在21世纪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景,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也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文化工作者当前迫切面对的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不平衡的情况,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状况都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东部文化发展情况好,西部落后;城市文化发展情况快,农村发展慢。针对此情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促进文化的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丰富精神生活。作为文化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的重托,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要以文件联系群众、以会议联系群众、以电话联系群众,把群众路线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图虚名,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四风”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大兴务实作风,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在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作为文化工作者,就是要认真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三台县文广新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三台已建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网络,形成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新闻出版等全覆盖网络。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梓州大剧院、百乐影城(院)、市民文化艺术学校,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镇乡电影院、63个图书发行网点、93个公共阅报栏,932个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10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社区书屋已全部建成,实现了文化“处处活”,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电视“户户通”、网络“处处用”、新闻出版“业业兴”的目标,且都实现了对群众免费开放,免费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农家书屋,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成了留守儿童的假日乐园。二是认真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到乡村、到社区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23场,送文艺下乡36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636场。市第六届(县第二届)群众戏剧文化活动在我县长时间演出,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正月十五民俗文化巡游活动参加人员2300余人,阵容由18个方队和43辆彩车组成,吸引观众近10万,“乐加迎新年,火龙闹元宵”文艺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其实况还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直播。“诵读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梓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推动了全县掀起诵读国学经典和红色经典的热潮。在梓锦广场举行的“大成杯—共撑一片蓝天关爱留守儿童”歌手赛颁奖晚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开展的“同圆中国梦,共建美丽三台”全民阅读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得到很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乡村举办了我县首届“荷花节”。开展“记者下基层”活动,接地气、问民生、转作风,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满腔热情地为群众鼓与呼,形成一批反映民生、体现普通劳动者风采的优秀新闻作品。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制作了“三台县文博事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果”展板,在镇乡、社区、学校、企业及军营开展文博宣传和图片展出,服务群众共计2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000余份,解答3200余名群众提问,提高了市民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三是搞好结对共建,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积极开展与花园镇蟠龙山村的结对帮扶活动、与城区下东街社区的结对共建活动,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四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村和社区培养优秀文化人才,实现种文化在乡村、种文化在社区,让镇乡农民、社区居民随时品尝文化大餐,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惠民的好处,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三台作为四川省广播影视示范县、数字电视示范县和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四川2012年唯一的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其作法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其经验正在被省市推广。
文化强国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理解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认真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的文化强国。(谢文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