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盐亭文同中学“没收”学生的“宝贝”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近日,盐亭文同中学掀起了一项特别行动——公然“没收”学生的“宝贝”,引起了社会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响。

 

 

学生把手机视为手中的“宝”

 

文同中学虽然地处城郊,但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在外打工,仅留下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隔代教育,造成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监管不力。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教育管理艰难。再加之,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独苗苗”,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家里的爷爷奶奶管不了,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对孩子的物质方面的要求,家长总是会尽量去满足,以期弥补那份欠缺的亲情。于是,手机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这些学生手中的“宝贝”,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寄托”、生活中的“伴侣”。不少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沉迷网络,成天背着老师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给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学校大张旗鼓“没收”手机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曾经出台了一些相应措施。比方说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要求学生上课将手机处于关闭状态等,都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上课期间,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顶撞老师的情况。当手机成为这些学生的精神“寄托”、生活“伴侣”时,老师和家长都显得很无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使用手机这一屡禁不止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是长期困扰着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一大难题。文同中学书记、校长杜德勇上任不久,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在痛苦揪心的同时,他也在冷静的思考。他知道这涉及到学生、家长、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决不能粗暴干涉、暴力制止,而应当谨慎对待、循序渐进。为此,学校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统一认识,步调一致。一方面,要求老师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上课期间不准手机响铃,不准接打电话。并设置学生举报制度,一经核实,将对该教师做出经济处罚,对举报学生予以及时表彰。另一方面,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集班委会、学生会干部,要求学生干部们从我做起、模范带头。其次,学校教务处也借助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考试之机,大杀考试手机作弊之风。一经查实,该科考试成绩为零,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考,并予以相应的班级量化和个人操行扣分,以及学校的纪律处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广泛宣传和个别典型事件的处理,绝大多数学生们对学校的手机管理制度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看到了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力度。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学校从暑期高三年级补课开始,大张旗鼓地“没收”学生手机。学校明确规定:1、在教学期间,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学区(尤其是教室)、生活区(特别是寝室)。2、学生带到学校的手机,于到校当晚自习前统一寄存到各班班主任处、妥善保管。3、学校放内假或者月假时,学生才能到班主任处领取自己的手机。4、在此期间,家长确实有事联系学生,就请拨打班主任电话,由班主任转告或通知其本人。5、如有学生隐藏手机,将扣减该生操行分和所在班级的量化得分。

 

 

管好学生手机,家长放了心

 

文同中学大张旗鼓“没收”学生手机。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社会人士交口称赞,该校学生家长更是做出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致电学校领导或老师:“你们管好了学生的手机,孩子就读文同中学,我们更加放心啦!”面对学校这种大张旗鼓地“没收”手机,高三学子们也是心服口服。他们纷纷表示绝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好好学习,力争用自己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报答学校、报答社会。他们还衷心希望高二和高一的新同学迅速适应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跟上学校的发展步伐,励志拼搏,早日成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