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120人讲述90年的故事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亲属 战友 同志

 

他们是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相关者

 

他们是重大事件亲历者、重大工程参与者、重大成果创造者

 

 

马本斋,每天只吃一把黑豆

 

讲述人:哈光杰 河北省献县马本斋纪念馆馆长

 

70年前,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马本斋挺身而出,在家乡举起了“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他所在的部队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不仅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天才军事家,而且是为人民服务的爱民楷模。他常说:“人民军队就要爱人民,保护人民的利益。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正义的人民战争,离开了人民的支持,部队是难以打胜仗的。”

 

1943年,马本斋挥师转战冀鲁豫,在鲁西北,由于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加之敌人抢粮抓丁、敲诈勒索,农村出现了饿殍遍地的凄凉景象。他动员支队干部战士节粮缩食,从口粮里节约一部分匀给当地群众。先是从规定的每人每天1斤6两减为8两,又缩为4两,最后减为2两。那时的马本斋以身作则,每天只吃一把炒熟的黑豆来充饥。

 

在1943年马本斋亲签的近40份讯令中,多数出现了“不准与当地群众争挖野菜、茅草根……”和“严禁与当地群众争抢榆树皮、榆树叶、柳树皮、柳树叶,我军干部战士只许吃槐树皮、槐树叶”等规定。他就是这样和人民同甘共苦的。

 

 

宋学义,壮士柔情

 

讲述人:杨成海

 

1997年开始挖掘狼牙山红色文化,搜集整理出十多万字的狼牙山红色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宋学义,狼牙山战役后因伤落户狼牙山脚下北管头村。他救济贫困无私奉献成为村里的佳话。

 

1944年12月中旬,刚下了一场雪,北风刮了个不停,天气格外的冷。李书九的媳妇偏偏在这时候生了儿子,没吃又没穿,养又没法养活,扔又舍不得,愁的夫妇二人直哭。正在左右为难时,宋学义来了。

 

宋学义听到夫妻俩的哭诉后安慰说:“大嫂先别哭,哭坏了身子是一辈子的事,孩子绝对不能扔,就当是小狗子拉扯着,一切我去想办法。”宋学义说完起身就走,不一会儿,老宋就将自己盖的被子用一只胳膊夹着,另一只手拎着半袋子小米送上门来说:“这些米你们先用,吃完我会再送来”。

 

李书九夫妇执意不收。宋学义生气地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你们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这是救孩子命的。”李书九夫妇感动地哭着说:“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李书九上前拉着宋学义的手:“既然这样,孩子我们就当‘狗儿’拉扯,名字就叫狗儿,恳求你做孩子的干爹,不答应我们是不会收下东西的。”宋学义为顺利救助,很痛快的答应:“好!我做狗儿的干爹!”

 

多年来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段佳话:老宋认了“小狗”当干儿。(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