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伯乐相狗之碰硬和碰软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4-25  发稿编辑:刘庆

    文革十年,七斗八年,许多不爱斗也不会斗的人都学会了斗争。虽然“左”得过了头,但也使一些人养成了敢于碰硬的斗争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出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继续保持敢于碰硬的斗争精神自然是必要的。那些动刀动枪的犯罪分子,那些在权力庇护下的违法分子,与之作斗争,就是要敢于碰硬,越硬越好。不然,国家何时才有宁日?


    但是社会上的许多犯罪活动并不都是以硬梆梆的姿态出现,相反更多的却是以软绵绵的姿态展现出来,如贪污诈骗,行贿受贿,吸毒贩毒。甜滋滋的表情,笑嘻嘻的面孔,情切切的言词,扑簌簌的泪水,香喷喷的酒宴,亮晶晶的礼品,沉甸甸的“红包”,外加红扑扑的脸蛋,软绵绵的胸脯,哪里是硬处?就算你敢于碰硬,请问你往哪里碰?


    可见,敢于碰硬,还要敢于碰软。敢于碰软才是真硬,不敢碰软就是内荏;能碰软者大抵敢碰硬,敢碰硬者未必能碰软。


    唐朝人张固写了一部《幽闲鼓吹》,书中说唐德宗李适命他的宰相张延赏去兼任度支(兼管计划和财政)。张延赏早就听说度支部有一桩冤案长期未能昭雪,一上任就责令下属说:“这案子拖得太久了,十天内必须审结。”当他第二天去上班时,见办公桌上放了张纸条,上面写道:“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第三天去上班时,又见桌上放了张纸条写道:“钱五万贯。”张延赏怒不可遏,命令:“两天之内必须把案子给我查清!”第四天再去上班,纸条上竟写成:“钱十万贯。”这下子,这位宰相大人真感到毫无办法了,说:“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观这位张大人前三天的架势,敢于碰硬的勇气确实锐不可当,可到第四天就烟消云散了,那桩冤案也就只好永远让它冤下去。一位堂堂宰相居然闹出这样的大笑话,原因就在于他只敢碰硬,不敢碰软,结果软硬都不敢碰。


    其实说穿了,一切犯罪活动,表现形式上的软和硬都是为了达到犯罪的目的,越是软的包装,掩盖的犯罪活动越疯狂,越容易让对手失去警觉,施展罪恶的现实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对付温文尔雅的犯罪,比对付穷凶极恶的犯罪更要百倍警惕。“严打”也罢,反腐败也罢,必须硬着心肠,硬着腰杆,硬着头皮,去硬顶碰硬,才能惩处一切犯罪分子,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