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黄土地上的梦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2-14  发稿编辑:刘庆

——记梓潼县演武乡民兵书法家史金国

    高高低低的山岗,奔流不息的小河,青葱翠绿的田地,硕果累累的果园,这便是梓潼县演武乡河咀村二社民兵史金国朝夕生活的家园。


    在这个洋溢着田园清香的家园里,史金国一边经营着土地,一边潜心经营着当一位书法家的梦想。初冬时节,记者一行专程前往演武,拜访了这位当地村民们交口赞叹的书法家。


    最初冒出想当书法家这个想法的时候,史金国还是一位小学生。就在这时,他喜欢上了书法。后来他无意中拾得一本毛泽东诗词墨迹本,更是如获至宝,天天都揣在身上,一有空就拿出来临摹学习。在他的潜意识当中,他此时还不知道这就是书法艺术。他只是暗下决心:“我也要写出像毛主席写的这么好看的字。”


    毕竟身处农村,平常能够接触的书籍非常有限,周围也没有懂书法的人可以请教,这使得史金国在书法爱好和追求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赶许州场时,在场口上碰到一位也喜欢书法的农民,正在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这位书画爱好者走南闯北,社会阅历比较丰富,他决定带史金国去见一些老师。


    为了去见老师,史金国当日就到信用社贷款1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第二天就骑车到了梓潼县城,见到了当时任梓潼县文化馆馆长,后来书画界号称 “龚美人”的龚学渊先生。龚学渊看了他带来的书法作品,给他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随后,龚学渊先生引他认识了文化馆专攻书法的张玮老师。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史金国开始认真临摹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并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努力追求创新。


    2001年腊月,在梓潼县文化馆举办的书画作品比赛中,史金国的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史金国知道绵阳市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书法沙龙”。为了赶到绵阳参加书法活动,他经常是天未亮就从家里出发,徒步赶到许州场镇,在那里乘车到绵阳。行程艰辛,却没有动摇过他追求书法艺术的决心。不断的学习,终于让史金国对书法从最初的朦胧状态过渡到一个较清晰的认知状态。他的书法作品也开始产生了质的飞跃。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2年,他的草书作品入选四川省第四届书法新人展,同年被绵阳市书法家协会评选为优秀会员;2003年,他的作品入选四川省首届临帖展;2006年,他的草书作品入选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同时,他先后被批准加入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和四川省书法家协会。2007年,他被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授予“新农村·新农民文艺家”称号。


    “演武乡河咀村二社出了一个书法家!”史金国搞书法的名气慢慢地传开了,前来请他写字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终于让史金国看到自己和理想的距离,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


    采访中得知,书法艺术并没有给史金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相反,因为要消耗纸笔墨砚等等,反而给他增添了经济上的压力。2001年秋天,史金国承包了自己家门口的10多亩土地,搞起了果树种植。现在,他的柚园规模达到了18亩,年纯收入10多万元。农作间隙,史金国要么走村串户指导乡邻学习果树栽培技术,要么挥毫泼墨享受书法天地里的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再也不必为无钱购买笔墨纸砚而天天操心了。史金国感慨地说:“农民光有土地还不够,还必须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史金国,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民兵,用他自身的追求,向人们展现了新一代农民的新形象。(赵楠  许忠永  本报记者  陈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