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稿(五)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0-11  发稿编辑:刘庆

党的光辉照征程

南下入川

    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胜利结束了,我们后勤司令部的一批同志接到命令,北上到绥远省参加那里的解放战争。出发行军几天后,突然接到命令不再前进,原地休息待令;之后不久通知说,贺龙司令员指示不再北上了,全部南下去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斗。就这样,我们这批120余人的队伍回到临汾市,参加那里的整休和学习。三个月后,将大家编入南下部队,组织上统一给各个家属均发了军人证件寄回家乡,一律按军属享受各种优待政策。1949年10月1日在山西临汾飞机场,五、六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贺龙司令员作了出发前的动员报告,晚上用照明弹放了烟火,不久后便出发了。在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委的集中统帅下,广大指战员浩浩荡荡地走上了进军大西南的漫长征程。


    在我们这支南下大军中,有步兵、工兵、骑兵、炮兵、汽车兵等等;有走路的,有骑马的,也有象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委、苏联专家等首长们坐汽车的,真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们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举着红旗,扛着步枪,一路高歌,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歌》、《解放军进行曲》等歌曲,浩浩荡荡像钢铁洪流,无可阻挡地前进。在行军途中,在短暂休息时刻,在餐前会后,我们都要放声歌唱。行军途中只要一有空,有的就唱歌,有的拉二胡,有的打莲花乐。有的唱快板;一到开会的时候,就互相拉歌,你唱一个,我来一段,嘹亮的革命歌声此起彼伏(我们中队拉歌的领头者是张子骏同志,解放后曾任绵阳市民政局局长,已去世),以此鼓舞每个同志的革命斗志,振奋革命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勇敢战斗。在那样艰苦、危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的队伍洋溢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我们120人被编为三部十五中队,全副武装,每人身带八大件:步枪1支,子弹袋一条,内装60发子弹、手榴弹3枚,一个背包,内含换洗衣物和被褥,一个水壶,装有3斤小米和粮袋一根,可用3天的干粮袋一条,挎包一个,内装餐具、牙具等生活小用品。


    我那时刚十六、七岁,个子又瘦又小,背着八大件和其他成年人一样,每天步行40—50公里路,长途行军,又没有车辆、骡马可代步,就靠一双腿。身上背着几十公斤重的东西,没走几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我那时年龄小,瞌睡特别多。而我们的长途行军,上级规定了每天最少要前进40公里。每天都是两头不见太阳,早上天不亮就上路,走到天黑了也还不能宿营,总要尽量找到有人家的集镇住宿,以便补充给养,并尽量按上级的计划,按时或提前达到目的地。我经常是边走边打瞌睡,有时累得路都走不稳,饭都不想吃;有时摔倒就不想爬起来,只想躺下来睡个够。


    大队伍行军,有时走公路,有时走山路,有时走小路。公路上的桥梁、涵洞等基本上都被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炸毁了,走不通,只有走小路。有时为了要过一条河,要绕道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路边到处是死人,是被打坏的车辆,被烧焦的房屋,被砍倒的树木,到处一片狼藉,战争硝烟未尽。我们既要躲避地方土匪武装的袭击,又要提防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在路上到处埋下的地雷。我们的队伍前面是工兵开道、探路,发现地雷,能迅速排除的就当即排除,无法迅速排除的,就用石灰打上记号,插上“小心地雷”的警示牌。我们再累,也不敢掉队,后面的人必须踏着前面的人脚印走,不然就可能踩上地雷,送掉性命。


    最艰苦的行军要数翻越秦岭那几天,当时正是数九寒天,要过年了,每天都下着鹅毛大雪,我们行军时里衣被汗水打湿了,眉毛、胡子上都结着白霜,一到休息时,汗湿的里衣又结冰,冻得人直打牙嗑。有时遇到好心的同志帮我扛一下枪,但多数时候都只有靠自己,因为别人也背着一样重的东西,一样劳累。队伍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缓慢地蠕动,在悬崖峭壁上爬行,稍有不慎,就会掉下万丈深渊,葬身高山峡谷。


    艰苦、危险的行军一直维持了一个多月,两千多公里的征程终于踩在了我们充满血泡、充满老茧的脚下。


    艰苦和危险是镜子,是试金石,它检验了我们每一个南下干部的革命意志和决心。途中,有的人怕艰苦,逃走了;有的人怕危险,开了小差。我们中队从临汾誓师南下时120人,到达四川广元时只有90多不到100人,有20多人开了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有一个在老解放区当过副县长的干部,怕死也开了小差,当了逃兵。当我们到达陕西省汉中地区的褒城县(现已并入勉县),休整十余天后,上级明确了我们中队的去向是四川广元地区并继续前进,于1949年12月底到达四川广元县。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