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1-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社会体制改革涉及面多为民生领域,是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身边事”。“十三五”期间,我市扎实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格局,各项改革举措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为加快推进绵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从2020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端倪”: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的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共承担改革任务19项,包括专项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实施任务6项、重大改革试点10个等。截至目前,所有改革任务无推进滞后事项,按照时序进度积极有序全面推进。

不仅仅是去年,“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着力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着力健全矛盾多元化解体系、着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着力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着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6个方面持续发力,改革下深水,全力推进我市社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实施,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着力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方面,我市突出基层党建“四个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构建起“一网兜起区域大小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5年来,全市通过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构建党员五级示范体系、建立小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4·3社工日”“社区工匠名人堂”等制度化、长期化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精准服务群众,赢得广泛赞誉。

有人就有矛盾,有矛盾就要想法化解。“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工作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提档升级。2017年,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同时在市县乡三级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化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为中国科技城建设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017年,游仙区“1+2+N”(两所一中心)矛盾纠纷协调联动化解机制、江油市公安局(派出所110接警处)矛盾纠纷分流联动化解机制在全省推广。

一个城市治安好不好,是群众安全感高不高最直接的体现。结合实际,我市构建起社会面防控网、社区(乡村)防控网、重点行业和人员防控网、重点单位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科技防控网、人民防线防控网等7张治安防控网,整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统筹人防、技防、物防等防控手段,有力服务和保障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安居,是群众最关注的大事、要事。5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绵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并通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手段,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持续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保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满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和合理改善需求。仅棚户区改造一项,2016-2019年,全市实施棚改项目110个,改造各类危旧房棚户区29028套,约7.3万棚改居民“出棚入楼”实现安居梦。

2019年底,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4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350元/月,较“十二五”时期都有上涨。这是“着力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最好诠释。围绕强化低保兜底扶贫等方面,我市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将33456名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同时,通过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健全临时救助机制等手段,织牢了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在“着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拥有社会福利机构252家,总床位29884张,农村敬老院203所,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下一步,我市还将陆续出台绵阳市机构养老服务管理规范、绵阳市居家养老服务与绩效评估规范等政策,不断提升养老信息化水平,加快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的晚年生活场所,持续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水平和能力。(记者 文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