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
接受采访的几位人大代表指出,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今年把3.5%作为预期目标,表明今年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控制通胀压力需要多措并举。全国人大代表、人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表示,今年面临的物价形势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物价上涨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从涨价因素来看,同时面临着输入性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加大的风险。
“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加大,可能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的上升以及资本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流入,国内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王景武分析说,极度宽松的货币可能导致全球增长与通胀的组合关系有所变化,较低的产出对应着相对高一些的物价上涨,在此背景下经济回升和需求扩张可能会较快向CPI传导。另外,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逐步趋缓,劳动相对密集且可贸易难度较大的农产品、服务业价格可能会经历一个趋势性上升的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逐步理顺。
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周振海也认为,物价上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有长期性趋势作用影响。从1月份CPI上涨来看,主要原因还在于短期季节性因素。冬季严寒天气以及雨雪恶劣天气的增多,推动蔬菜价格上涨。从长期性因素来看,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加大,对国内造成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长期存在。
那么,如何实现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政策目标?王景武表示,调控部门应当密切监测物价运行情况,做好物价上涨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同时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周振海认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必须多措并举。既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商品供给和投放,保障市场供应,又要搞活市场流通,减少流通环节,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防范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特别是要关心低收入群体生活,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降低物价上涨对其生活影响。(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