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黑色幽灵”--来自安县卫生防疫的报道

伴随“5.12”大地震灾难的降临,疫情——这个“黑色幽灵”在灾区伺机徘徊,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大灾之后有大疫”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势。那么,规律是否能被我们打破?人们关注,警惕,提防,甚至躲避……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这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将全国19支卫生防疫和监督队、784名防疫人员集结到安县,和安县374名防疫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阻击“黑色幽灵”

--来自安县卫生防疫的报道

关键词之一:落实

迅速而有力,为防止疫病的发生赢得了第一时间,提供了有效保证。

突出“严、细、深、实、快”,实行“点面”、“长短”、“防治”、“宣干”、“平战”“五结合”,安县卫生防疫工作的总结词全面、精练。

5月13日开始,安县及时发动农村、社区居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对城区避震群众临时聚居的街道、广场、绿化带、集中安置点、河坝等地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整治,指导广大群众搭建简易厕所,在所有集中安置点修建临时厕所,每天按时清运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随后,踏着党和灾区人民召唤的鼓点,各地前来支援的疾控、卫生监督单位日夜兼程,陆续抵达安县开展工作。

为避免资源浪费和援安防疫队伍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安县组建了技术协调组,坚持当地政府领导,实行统一协调,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晚坚持召开联席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建立或恢复了疾病和症状监测系统,努力提高疾病监测敏感性;积极开展消毒、杀虫和灭鼠等爱国卫生活动,加强饮用水及食品卫生的管理,确保饮水及食品安全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灾区儿童身体健康;大力开展对基层消毒杀虫人员的培训与指导,造就一支带不走的防疫队伍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努力做到“监测到底,覆盖到边”,不留一个死角。这一项项措施,一个个细节,不知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挥洒了多少人的汗水。

5月31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到安县视察灾后卫生防疫和医疗保障工作时,对安县的救灾防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安县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特别是把支援安县的防疫大军整合到一起,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资源共享这种机制值得学习。

也许,喷洒消毒药、清洁垃圾、水源、掩埋尸体、做防病防疫的宣传教育,没有部队官兵生死营救受伤群众那样惊心动魄,也没医护人员挽救危重病人那样轰轰烈烈,但正如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在安县视察时所说“卫生防疫不是一个晚上就出大事,也不是一个晚上就能做好的,它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和坚定性。”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效应,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这恰恰就是卫生防疫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防患于未然,确保灾区安宁无疫情。

截至6月15日17:00时,全县累计出动疾控防疫人员13774人次,车辆1277台次,累计消毒面积25086万平米,厕所消毒1102720个次,消杀蚊蝇孳生环境1093126处次,检查供水单位1347个次,饮水消毒300033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175.51万份,开展心理干预26182人次。目前,全县未发生任何疫情。

关键词之二:坚守

他们是各地卫生防疫的精英,此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历艰苦环境的考验,危险处境的锤炼。

国家卫生防疫队、河北省卫生防疫队、河南省卫生防疫队,湖北省卫生监督队、四川省卫生防疫队、资阳市卫生监督队、海南武警医院卫生监督单位、北京军区防疫队、第四军医大学防疫队……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卫生防疫、疾控监督单位的19支队伍、784人紧急奔赴安县,开展抗震救灾防疫工作。

“做安县人,干份内事;履第一责,保无大疫”,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篷、篷不漏人”这个目标务必达到。

地震后的安县,许多地方山体滑坡,道路坍塌,余震不断;时而烈日当头,时而暴雨倾盆,但广大防疫人员随时都奔波在摇摇欲坠的废墟之上,辗转于险象环生的震区之间,消毒、杀虫,流调等紧张有序的开展。工作之余,他们还无私地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用真情抚慰灾区群众心灵的阵痛,用责任力保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是防疫队员的无私无畏、大爱无疆。 

聚焦一: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博士王晋,是一个“海归”博士。在很多人看来,留学博士只属于象牙塔,不会在前沿现身。然而,王晋却天天冲锋在防疫前线。每天,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防疫设备,冒着酷暑,给房舍帐篷、厕所垃圾点消毒。一天下来,肩膀勒出红红的血印,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是他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不仅如此,王晋还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做好队领导的参谋和助手,默默地为安县防疫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聚焦二:桑枣镇三清、柳坝和铜钱三个行政村,由于山体滑坡、道路不通,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且余震不断,随时山体都有再次出现滑坡的危险。为了把监督救援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村组,河南省卫生监督防疫队队员们携带监测设备、救灾用品徒步往返跋涉8个多小时到达村上查看灾情,对居民的饮用水源进行快速监测,向灾民宣传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指导灾民对饮用水源开展卫生防护及水质消毒,发放消毒药品及宣传资料。孙桂湘等几位队员还自发捐款600元,购买了大米、火腿肠等食品送到了柳坝村。

聚焦三:5月16日,资阳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一行23名卫生监督员抵达安县。5月18日,又有11名卫生监督员主动请战支援安县。从16日至20日,连续4天4夜,他们没有水洗脸、洗脚、洗澡,没有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杯热水;一身制服被汗水打湿了又穿干,穿干了又被打湿;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啃一口干粮;实在困了,就用矿泉水将毛巾打湿一个角,擦擦眼睛再接着干;没有帐篷,就睡在防疫车上,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空间,本已堆放了半车救灾物资和干粮,竟然又硬生生地挤进去8个人。 4天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安县除茶坪和高川外的所有乡镇。

聚焦四:5月30日傍晚7点40分,劳累了一天的河北省防疫队员正草草地吃着晚饭。突然接到指挥部命令,桑枣镇云丰村新建了一个290多顶帐篷的受灾群众救助站,明天上午10点将有2000多名受灾群众转移到该救助站,必须立即到该救助站进行消毒、杀虫。队员们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急速赶到救助点:娴熟地加水、配药,身着厚厚的防护服,背负20、30斤重的药桶,逐篷喷洒药液。天完全黑了下来,拿出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亮,继续消毒、杀虫,1顶、2顶、3顶………3个多小时后,290多顶帐篷的消毒、杀虫任务圆满完成,而汗水也已经浸透了厚厚的防护服,虽然又累又饿,但是想到又有2000多人有了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他们欣慰无比……    

聚焦五:“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我儿子的生日,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儿子今年20岁了,还有几天他就要面临高考了,这是他人生的关键时刻,而我却不能陪伴在他身边。儿子,请你理解、原谅妈妈吧!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灾区千千万万个小朋友的节日,妈妈远离你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正是为了他们的快乐!”这是邯郸市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刘晓娟在6月1日写下的一篇心情文字。短短的一段文字,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牵挂和无比愧疚,更体现了一名卫生人的高尚气节和忠实责任。

聚焦六:晓坝镇五福村地处山区,灾后道路交通条件很恶劣, 1000多名受灾群众聚集在一块面积不大的山间平地上。密集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在外援没有到来前,这里的防疫工作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肖代银一个人负责,工作量很大。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给厕所消毒,检查水源,为大家讲解消杀常识、现场演示水质处理等。肖代银顾不上照料在地震中受伤的老母亲,而瘦削的身体一天比一天佝偻,眼睛里的血丝一天比一天多。但他从没停止过一天工作,默默履行地着一个乡村医生的神圣职责。像肖代银这样勇于吃苦、敢于承担、连续作战的乡村防保医生还有许多许多。而他们背后的故事却大同小异:失去亲人,房屋坍塌、无家可归……

聚焦七:5月20日晚上八点,安县卫生局办公楼前,来自各乡镇的防保医生和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县卫生执法监督所的聚集在这里,接受灾后卫生防疫技术培训。为了充分利用援安卫生防疫队伍的技术优势,县卫生局从5月20日开始,利用晚上时间,邀请援安卫生防疫专家教会安县的防疫人员饮食卫生、餐饮消毒、饮水消毒、环境消杀、病媒防治、传染病防治、垃圾处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手把手、面对面地现场操作给他们看,指导他们模拟操作。县卫生局局长李建强说:“通过培训、组织、发动自己动手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培训一支自己的卫生防疫队,才能实现防疫目标长治久安”。

回想地震过后,“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经验”传言,曾经让很多老百姓惊惶失措,以至于扶老携幼远走他乡。然而,经过安县和全国各地专业防疫人员一个多月的联合奋战、艰辛努力,传言已不攻自破。人们欣喜地看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安康场景出现在一个个救助点、一个个乡镇。至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大灾之后,安县虽有残垣断壁,但是这里的人民依然健康!”

5月27日,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卫生防疫组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来到安县,对参与安县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说: “你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特别是深入乡、村工作的同志,你们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情绪,确保了灾区没有发生大的疫情,你们辛苦了,我给你们鞠一躬!”

是的,50万安县人民也衷心地感谢你们!为了地震后的安县依然丽日晴空,我们的防疫工作者付出了那么多。安县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烈日酷暑,请你们多加珍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 【收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