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护 生 命 的 天 使 ---安县卫生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5月12下午2: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安宁祥和的安州大地,瞬间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悲痛之中。山崩地裂,草木同悲,美好家园顷刻化为废墟,至亲至爱瞬间阴阳相隔,成千上万的同胞命悬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安县卫生系统紧急行动,1400多名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以第一速度奔赴灾区,救死扶伤,防控疫情,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大救援。他们与支援灾区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数百名志愿者大军一起,在强震重灾的漩涡中唱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时代壮歌。

第一时间,沉着应战大营救

2008年5月12日,一个噩梦般的日子。

下午2点28分,县卫生局五楼会议室,全县血防工作大会正在进行成员单位交流发言。刹那间,伴随着令人恐怖的轰鸣,大楼开始剧烈的颤抖,装饰天花板在颤抖中掉落,洁白的墙面涂料在颤抖中被撕裂。“地震了!”在参会领导沉着镇定的指挥下,1分钟以后,所有的参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副县长刘胜军和卫生局班子成员最后撤出办公楼。

    灾情就是命令。2点31分,卫生局办公楼前,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会议紧急召开。局长李建强要求各医院院长立即返回单位,开展抗震救灾。随后,局党委兵分五路:局长李建强负责全系统抗震救灾;副局长王涛到安昌片区;副局长付作举到绵阳汇报灾情,而后到塔水片区;纪委书记黄丁丁到秀水了解灾情;农合中心主任何阳负责协调县医院东区后勤保障并负责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通联。李局长要求所有医疗单位必须全力转移和抢救伤员,必须确保每一个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紧张部署后,各小组迅速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战斗打响了…….

2点38分,局长李建强赶到县医院东区指挥抗震救灾。当赶到医院时,哭喊声、脚步声、救护车警报声混成一片,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转移病员。县医院的ICU病房里还住着6名危重病人,他们身上还连接着输液管、引流管、监护仪、呼吸机;有的刚下手术、有的还处于昏迷状态、有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在晃动最剧烈的时间里, ICU病房所有医务人员全部守在病人身边,帮助病人固定引流管道,防止仪器滑脱。

县中医院主管护师谭瑛,地震时刚到科室接班,强大的震动使她无法站立,她立即招呼其它人抱住大厅柱头,保持镇静。强震刚过,就立刻组织医务人员疏散病员,而她已怀孕7个多月,仍然和大家一道,迅速帮助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县人民医院20岁的杨红正在治疗室给病人换药。听到外面人喊地震了,她扶起病人往楼下跑。然后就在地震和余震中往返楼上楼下转移病人。病人转移完后,杨红才想起婆婆。“她在哪里?怎么样了?”但挂念只在心里一过,不大一会儿,大量的伤病员就被送来急救。直到12日晚上子夜以后她才抽空打了个电话,却没联系上爱她的爷爷婆婆。

安县中医院麻醉师陈元志刚刚为一手术病员施行完硬膜外麻醉,正等待手术,在强烈的地震中,陈元志首先想到的是病员。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病员,待强震刚过,他背起麻醉后不能动弹且体重远远超过他自身体重的病员冒着余震从五楼快速向楼下转移,当时病员很害怕,担心陈医生丢下她。陈元志医生毫不迟疑地对她说:“你别说话。我就是爬也要把你背出去!”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平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投入到病人转移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楼上楼下忙个不停,在保健院与西苑中学来回奔跑。当把一个个产妇和婴幼儿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体重80多公斤的他才发觉自己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嘴唇上已干燥裂口。

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雍小容来不及考虑自己的安危,奋不顾身的冲进病房,病人被一个个的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正当她再一次冲进住院大楼时,一块半截预制从天而降,她本能的向后一仰,然而,预制板还是死死的压在了她的右脚上,当战友们把它就出来时,她的右脚掌已经齐刷刷的断了……

地震突袭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当强震发生时,全县共有632名住院病人、3300多名门诊病人。剧烈的颤动和摇晃使人站立不稳,眼看着瓦片、砖头一块块掉下,楼房一幢幢倒塌,在场医务人员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拼尽全力,保护患者!剧烈的摇晃中,外科医生还在包扎伤口、内科护士守护着刚出生的婴儿,就连收费室的女工也站在四面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的院落里高声呼喊:“地震啦,快躲藏!”。剧震刚过,粉尘飞扬,屋顶还不时掉下水泥、砖头和瓦砾,午休的医务人员不约而同地分头冲向各个病室。病员中有即将临产的孕妇、有襁褓中的婴儿、有手拄双拐的骨折病人,还有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这里还有一名刚出生的婴儿!”,这是住院部二楼一名女医生最响亮的呼救。一个、两个、三个……,或背、或抱、或搀、或扶,直到将632名住院病人、3300多名门诊病人名患者全部安全送出医院大门,无一伤亡。

第一现场,争分夺秒大拯救

抢救伤员,拯救生命,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

下午3点50分,大量的伤员涌入各医院。空地上、草丛边、花台旁,到处是血流满面、残肢断臂、痛苦不堪的伤员。奔赴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卫生局班子成员迅速与医院领导作出决定,在第一时间成立医疗救治组、危重病人手术组、医药物资供应组和安全保障组,按照一视同仁、先重后轻的原则,划定了轻伤清创区、危重病人手术区,对特重病人作了适时和科学的会诊、转诊、转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伤员越来越多,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每一个痛苦的呻吟都牵动着医务人员的神经,每一张悲伤的脸庞撕裂着医务人员的心。抢救生命,义不容辞。没有手术台,两张课桌一拼而就,没有药品器械,冒死进入倒塌库房掏取。

安县人民医院院长邹兴贵率先冲进病房抢运被子、床垫等病人急需物资;医院一班人全部在伤员身旁进行监护,通宵达旦。他们来不及喝水、进食,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北川籍护士王培菊的亲人全部在北川,地震发生时,没有亲人的任何消息,直到13日上午,一位从北川来的伤员告诉王培菊,北川夷为平地。王培菊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她失声痛哭的呼喊着母亲和弟弟的名字。医院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安排他回北川看看自己的亲人,然而王培菊含泪告诉院领导:“现在这么多病人需要救治,我不能离开!”直到16日下午,王培菊在踏上回家的路程寻找自己的亲人,可是到现在,他的父母也音讯全无…….

张大莲,县医院院感科科长。她的母亲在地震中遇难,她没有来得及为失去至爱的亲人而悲痛,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组织人员清理环境卫生。

县中医院主治医师严高,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不幸扭伤踝部,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守在一线,参与救治伤员,到13日凌晨连续5次接送和转送伤员,使20余名重伤员得到了及时抢救。
    在晓坝镇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有一名乡村医生肖代银,他一个人承担起全村防病治病的重任,每天上山采药,熬成十几锅药汤,免费送到村里的每家每户每个人。

高川乡是地震的重灾区,交通中断。28岁的乡卫生院院长刘小康带领3名年轻的医护人员在地震中坚持抢救病人。从12日到19日,他们忘记饥饿,忘记疲劳,甚致忘记了时间,凭着医生的天职和良知,尽最大努力挽救了1000多名伤员。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12日晚11时许,四川省卫生厅组建的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连夜赶到安县安昌镇,并临时决定,在安县安昌镇县医院西苑中学临时急救站的基础上,扩建四川省临时医疗急救站。当晚11时58分,县卫生局何建修同志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为第一支进入北川重灾区的省医疗急救队带路,挺进北川,进行应急抢救和转运伤员。这个由18辆救护车组成的车队在挺进途中,车灯照射下,随处可见拦路的巨石,被毁损的车辆和路旁倒塌的房屋,扭曲变形象麻花一样的公路护栏。当车行到麻柳湾至擂鼓镇地段,两名警察和几位灾民拦住了车队,要求急救队等待前方山体滑坡稳定以后,再继续前进。山体滑坡的声音盖过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何建修同志从第一辆车上下来后,站在因山体滑坡而不断的公路边,询问省医疗急救队曾队长,车队是否继续前进,曾队长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救人就是战斗!必须争分夺秒!车队继续挺进!”,随后,曾队长命令车队保持距离,单车通行,前车通行后鸣长笛,后车接着跟进。平时到北川中学只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而车队行驶艰难地行驶了近两个小时。13日凌晨3:30分,从北川转移的第一批重伤员被运送到安县西苑中学救治。

警笛嘶鸣,救护车来往如织,一幕幕急救现场、一个个动人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感动了无数个受灾群众。局长李建强更是繁忙不止,制定方案、组织协调、解决问题、指挥急救.事事抄心、件件落实,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了吃喝,忘记了睡觉,方便面、矿泉水就是他的餐饮,桌椅凳、办公地就是他的休息场所,连续三天三夜都未能睡觉, 就连他的妻子和面临中考的儿子几次到指挥部找他,也没有见上一面。紧张的工作使他疲惫不堪,为有序开展伤员救治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榜样感召世人、模范凝聚力量。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李建为首的班子成员带领下,卫生局全体党员干部主动积极、迎难而上,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副局长王涛成天奔波在医疗救治第一线指挥协调医疗救治。5月18日,王涛带领卫生系统医务人员14名突击队员开赴地震重灾区茶坪,他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徒步10小时,跋涉海拔2850米高山,到达重灾区茶坪,组织开展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副局长付作举爬山涉水、冒高温、踏热浪、徒步深山、进村入户作宣讲、搞防疫;冒死进入重灾区,消毒处理人畜尸体。纪委书记黄丁丁负责后勤保障,既要安排接受各地捐赠的物资,又要做好登记和分发方案,妥善发放到各医疗卫生单位;农合中心主任何阳同志,父母的房子在地震中夷为平地,居无定所,食无保障,但他只能在通讯恢复后在电话上向家人问安,一直坚持在抗震救灾的前沿,无暇照顾老人、孩子和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工作。

在抗震救灾中,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有感人肺腑的模范事迹,都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唤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第一责任,众志成城防大疫

地震灾害严重破环了灾区的自然、地理和环境条件。医疗救治仍在有序进行,卫生防疫又成重中之重。卫生人再次成为“大灾之后防大疫”的主力军,展现了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可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不怕牺牲、克艰攻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时代赞歌,向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河北CDC来了,北京军区CDC来了、第四军医大防疫队来了,湖北卫生监督队来了……。一支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队伍,为安县灾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织就了一张防疫的巨网。

震灾发生以来,支援安县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伍共有19支。在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安县卫生局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把县内与来援的卫生防疫资源整合起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资源、统一信息。要求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落实“四项措施”(加大环境整治和消杀力度;加强食品和饮食卫生;加强疾病监测与防空;加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按照“严、细、深、实、快”的防疫五字原则,做到了卫生防疫工作“五结合”(点面结合、长短结合、防治结合、宣干结合、平战结合),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卫生防疫大军在灾后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饭一起吃,有水一起喝,防疫队员还要先喝第一口,宁可自己得病,也要保护群众健康。地处深山的偏僻村组,卫生防疫人员为了进村入户,不仅要身背防疫药械,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有的甚至还要攀岩拾阶,爬越峭壁。有些驻村的防疫队员给养一时供不上,就只能喝山涧水,吃地里的土豆。他们以天作被,以地作床,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承担着防病治病的重大责任。自己再苦、再累,只要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只要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保障,就是最大的追求和愿望。

卫生监督人员坚持每天对集中安置点的食品卫生、营业餐饮户、集中式供水单位、分散式供水点进行执法检查,对饮用水消毒情况进行快速检测,对各医疗机构(含临时医疗救治点)的传染病登记报告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有效促进了安县灾后防疫工作的开展。

自“5.12”地震灾害发生以来,由于防控工作开展及时、措施到位、工作深入,目前我县尚无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取得了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的阶段性成效。

在余震频频、险象环生的病房里,在大雨滂沱、残垣断壁边,在星夜兼程、跋山涉水的山间小路上,在伤者昏迷、亲人凄惨的悲伤气氛中,从年轻美丽的护士到白发苍苍的医学大家,他们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与死神决战。白衣战士以巨大的勇气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体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 【收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