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了,各省(市)、自治区有关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也早已相继出台。过去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不愿公开的“秘密”“机密”“绝密”级内容不光报告结果还让媒体全程跟进,即时报道。我们党的十七大会议,邀请成百上千的中外记者,甚至小记者及时报道。“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海峡两岸三通谈判”不仅信息披露及时,而且因强大的“信息流”引领了“资金流”和“物流”,救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绝非靠一个人,几个人能办到的,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组织起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而这个“组织”和“调动”只能靠公开广泛地发动和宣传组织动员群众而不是极少数人“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所能办到的。因为信息公开,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更让老百姓爽心怡目,津津乐道。因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敢于和出租车司机直接对话,倾听“的哥”心声,结果重庆市的8000辆出租车很快恢复正常营运。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宣布昆明市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电话号码在报上公开,实行半年来,结果群体上访事件反而很少了。事实证明,领导做事越光明磊落,越民主,就越被群众拥护爱戴和支持。
保密多曾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只有《保密法》而没有《信息公开法》,致使公民无法了解政府信息,因为“不公开”是惯例,“公开”是例外。时下,有那么一种人,他们的工作不敢公开,他的行踪经常“保密”,他的收入更是“无可奉告”。新中国成立快六十年了,共产党执政的人民政权早已是钢打铁铸,可他行事的作风还完全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地下工作者”,甚至在党内同志面前也是“偶尔露峥嵘”,故作神秘,故作高深莫测状。笔者不才,但有幸也见了一些省部级乃至更高级别高官,说话做事,言谈举止倒也平易近人,和谐可亲,有的还成为好朋友了。我邻居中的几个地师级老领导和两个军职离休干部,如果自己不说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老大爷形象。每天儿孙绕膝,买菜弄饭。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开会照样准时,有病有事还请假表示歉意。相比之下,那些官不大,架子不小,动不动就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腔十足的人实在令人生怨。诚然,个人隐私不该受到侵犯。但涉及公众权益,完全可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事情,为什么还“无可奉告”呢?你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军事、经济的核心内容不能公开,事关百姓疾苦和民生问题的事,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透明度越高越好。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你把事情说透了,公开了反而更加利于调查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主张:党政机关、社会各行各业要大力宣传信息公开披露,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把相关的大政方针政策,职权、职责、权利与义务、服务管理与承诺等都公开上墙、上书报(刊),让老百姓一看就清楚就明白,我们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这方面都作得很好。从本质上说,政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众财富而不是垄断资源。希望动不动就“保密”搞掩耳盗铃愚弄群众说“无可奉告”的人,早些跟上时代步伐,执行国家信息公开条例。更希望千千万万的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呼吁实施信息公开,让所有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在“阳光下作业”,还党风、政风、民风一个艳阳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