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2369人脱贫、8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集中资源、力量,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扶贫十法”成效明显,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组建了“扶贫十法”工作专班。各地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驻村包保、属地为主”的工作格局。(新浪网2018年11月6日)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扶贫,“授人予渔”,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因此,扶贫攻坚应把着眼点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渔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动行业扶贫、产业扶贫。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而言,“造血式”扶贫脱贫成效突出、后劲足,而更受群众的欢迎。扶贫攻坚需要从实际出发掌握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使思想与行动符合客观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严格按照经济社会建设的规律办事,一切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扶贫攻坚的主要矛盾和阶段性特点,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工作,切实有效推动扶贫攻坚的长远发展。扶贫攻坚要从调查研究到深刻认知。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正确决策、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尤其是要重点掌握上级决策、指示在基层的贯彻情况,重大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和一个时期基层的倾向性问题。在调查研究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处理领导干部亲自深入调查与看材料、听汇报的关系,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正确处理蹲点和跑面的关系,做到既跑面更要抓点,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正确处理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做到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系统、全面、科学地研究,为扶贫攻坚“把好脉”。(文/吴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